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遵章者为何还怕绿灯
2005-06-07 15:47:3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敏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6月7日电 5月24日,哈尔滨市城市文明交通“三让”(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活动正式启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迅速在市民中倡导文明参与交通的好风气,从而进一步规范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畅通。同时,使广大市民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增进与交通警察的沟通和理解,共同创建平安哈尔滨。

  2004年哈尔滨市城区共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417起,死亡631人,伤136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907.09万元。据交警部门对引发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不按规定让行、行驶中疏忽大意、不按规定超车、抢道行驶、非机动车突然猛拐、行人随意穿越车行道等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所造成的事故占绝大多数。

  绿灯为啥也可怕?

  哈尔滨交通秩序混乱由来已久,这种混乱甚至已经到了让人“不怕红灯怕绿灯”的程度。

  在街头,你明明站在斑马线上,对面明明亮起了绿灯,你本以为可以放心大胆地通过了,但往往会斜刺里冲出一辆汽车,从你身边掠过,让你汗毛倒立,冷汗直出。有过这种体验的人决非少数。

  行人怕绿灯,其实司机也怕。但凡出现绿灯,无论行人还是司机的警觉程度都会降低,这时一旦遭遇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往往会更加危险。对于司机而言,遇到绿灯时,不仅要提防急进急退的行人,还要注意闯红灯的司机。遇到红灯,大不了停下来不走。而遇到绿灯,必须走了,却实在难以让人放心。

  “不怕红灯怕绿灯”看似荒唐,隐含的则是交通文明意识的集体缺失,进而导致的“我不违章,别人也违章,不违章白不违章”的恶性循环。

  绿灯,是可通行的标志。按绿灯行走的人,应该享有排他的行路权,其安全性应该得到绝对的保障。如果连这最基本的交通规章也被破坏,势必给人们的心理造成极坏的影响,甚至动摇其遵守其他秩序的信心,如果在非交通领域也形成一种类似“不违章白不违章”的心态,将是十分可怕的。

  遵章者的尴尬

  前面的司机不抢路,后面肯定一片喇叭声。

  行人站在斑马线前等绿灯,常常是前后左右的人鱼贯而过,终于等到绿灯时,发现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傻等,再过马路,依然会遭遇横向驶来的车辆,等还不如不等。

  在这样的交通环境中,常在街头走动的人,慢慢学会了“变通”———有道就走,别管红灯绿灯,“闯过去才是硬道理”。

  遵章者遭遇的这种尴尬,显示出了一种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究竟何谓“规矩”的误读———谁违章谁占便宜。

  一个老司机算了这么一笔账:以小轿车为例,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秒,当汽车以100公里的时速行驶,遭遇突发情况时,司机踩下刹车前已经驶出28米,在制动时间内可以驶出84米,短短几秒钟时间,汽车就会驶出112米,看似离自己很远的汽车瞬间就能到达眼前。这是一笔行人和司机都应该知道的账,知道了这笔账,就会真正体会到交规的本意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保护人,进而遵章才会变被动为自觉,人人遵章,遵章就会成为一种光荣,而不会再遭遇类似的尴尬。

  交规的本意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保护人,不仅体现在遵规可以让人避免危险,还体现在它可以给人带来现实的方便。路,只能是越抢越窄,越让越宽。违章的人越多,交通秩序越差,路就越难走。违章无非是为了“方便”,而现实结果反复证明,越想“方便”就会越麻烦。

  拉来拉去的大手和小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地方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翻译过来,就是让孩子把学校内受到的公德教育内容,传递给家长,具体到遵守交通秩序的环节,就是让孩子教育大人遵章。

  应该说,这一活动的效果是显著的。可以想象,一个大人领着孩子乱穿马路,遭到孩子的劝阻,大人一定会是一脸的羞愧,进而走斑马线、看红绿灯。孩子在劝阻大人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秩序的理解,增强了文明交通意识。

  但,说到此处,谁又不会感到悲哀呢?整治交通环境,人人有责,但首先应该是成年人,而非孩子。

  更让人担心的是,遵章的小手可以拉回违章的大手,违章的大手也可能拉走遵章的小手。孩子在学校受一种教育,在社会同样会受一种教育,如果两者反差过大,孩子会怎样识别,怎样取舍?

  所以,大手应该做好小手的表率,早日结束“小手拉大手”的悲哀。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作为一个口号,这句话已经十分陈旧了。但是,公共交通是大家的,任何个别的单位、个别的人想要彻底扭转交通秩序混乱的局面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口号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更是应该一直呼唤下去的。

  人多、路少,是产生交通拥挤的客观原因,这种状况必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将这一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的直接办法,就是提高全社会的文明交通素质。有人主张严罚,从严格执法的角度来看是可取的。笔者则认为更要靠教育。目前哈市开展的“三让”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手段。我们衷心希望这一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为媒体,我们也呼唤全社会都投身到这一活动中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为交通环境的改善出一份力。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