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6月10日电 昨晚一场骤雨令哈尔滨市大街小巷多处积水。对此,人们不禁想起了去年7月,三场大雨之后,冰城一片泽国。此次降雨,虽没有造成太大的麻烦,但原来的“涝片”、“涝点”无一幸免地出现积水,排水能力不见改善。“涝片”居民不禁提心吊胆:雨季到来,今年夏天还得挨淹吗?
中心区只能承受中雨
据哈尔滨市供排水集团排水公司负责人介绍,哈市排水设施始建于1904年,排水系统为污水、雨水合流制,1000多公里的排水管渠中有70多公里使用期限超过60年。设计、建设时受条件所限,城区中心区多数排水设施仅能承受半个小时左右的中雨;再大一点就会产生滞排现象,造成内涝。由于路基质量加上滞排对路面的浸泡等多种原因,市区的路面经常破损。
主动投入微乎其微
据介绍,哈尔滨已多年没有投资建设排水管线了。现在的排水设施建设,每年也就在开发商新建小区时,靠开发商开发建设增加一点。
每次降雨量在中雨以上时,滞排最严重的石头道街桥与田地街桥,每次都是一片泽国。为了解决该地区严重的内涝,哈尔滨市于1994年起,在该地建了宽2.4米、高2.2米的方渠,但由于资金紧张,5公里的排水方渠仅建了1.5公里。今年市供排水集团拟结合沿江污水截流工程,投资将其贯通,苦了多年的“涝民”终于看到了希望。
四成市区无排水设施
排水设施普及率低是我市排水的致命伤。据了解,我市排水管网普及率为64.3%,.比国家标准低15.7%;管网密度5.36公里/平方公里,比国家规定标准低2.64%。一到雨季,原太平地区、老道外、道里顾乡地区、动力部分城乡接合部等没有排水设施的区域就只能靠自然渗漏排水,挨淹几成定局。
市供排水集团排水公司副总经理王洪告诉记者,今年我市虽然在道路改造过程中。将一些无排水设施街路的扫陈设施同步改造,但总体上对城区排水能力提升有限。
雨季再次到来,而且注定了以后年年都要来。专家认为,一个城市健康、稳定地发展,地下设施、地上设施必须均衡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