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特色文化打造长青基业——访大庆炼化党委书记于宝祥
2005-06-10 10:22:5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高香雪 马翠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0日电 题:特色文化打造长青基业——访大庆炼化党委书记于宝祥

  对于中国工业而言,大庆已不仅仅是石油行业的楷模。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中形成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以及“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其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至尽仍旧昭示出新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并正在更高的层面传承与创新。

  追寻着“铁人”的足迹,我们来到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感悟其优秀文化的力量,感悟这种特色文化带给企业不断变革、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文化融合与企业重组

  大庆炼化是由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企业重组而成。纵观国内外的企业并购重组,往往以失败者居多,但大庆炼化成立仅仅4年多却能快速成长,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党委书记于宝祥谈了他们的观点和战略:

  “应该说,企业重组后,最大的障碍是文化差异,针对两个文化背景、管理方式、机制体制不同的企业实际,我们坚持文化整合与资产重组同步运作。”

  大庆炼化文化整合的核心是打造“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的团队。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感情凝聚、激励凝聚和目标凝聚等方式,努力消除原有两个企业员工之间客观存在的不平衡和感情“隔离墙”。激励起广大员工献身企业的进取精神,使他们为实现企业与自身价值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凝聚工程,广大员工深刻地感受到大庆炼化是他们理想寄托的精神家园,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阶梯,塑造自我的最好熔炉。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由2002年的65上升到今年的95%。

  大庆炼化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重组,除资本重组达到效益最大化外,更重视文化融合的成功,这个经验对于面临相似问题的企业都很有借鉴意义。

  文化体系与个性化管理

  “文化是基业长青企业的根本所在”,于宝祥书记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很深刻。“我们的文化管理目标是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以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以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经营管理实践。”

  文化也是企业的资产,大庆炼化在开展了全员性的无形资产总结活动,也就是进行了文化审计后,形成了企业的指导方针: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建设一流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围绕这一方针,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513441”的总体思路,即:构建文化管理五大平台(铸魂、炼魄、聚力、强制、塑形),打造一流炼化团队,实现三个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从哲学层面处理好四个关系(正确对待微观与宏观的矛盾,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与团队的矛盾,处理好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正确对待道德与利益的矛盾,处理好奉献与维权的关系;正确对待企业与企业的矛盾,处理好有序竞争与提升自我的关系),遵循四项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继承创新原则,管理者首位原则),争当行业排头兵。

  文化体系形成并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和全方位管理后,标志着大庆炼化由统一的管理模式向个性化的管理模式转变,这种转变的实质是由生产竞争向文化竞争转变。转变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截止2004年底,大庆炼化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95.88亿元,上缴税费47.12亿元,这两项指标在黑龙江省工业企业中都排名第三位。企业整体实力在中国化工500强中排名第17位。人性化管理与文化自觉对“人文炼化”的企业宗旨,于宝祥有这样的见解:

  “作为国有大型炼化企业,我们一方面要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负起为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和实现个人价值提供平台的责任。”

  通过坚持不懈地“以文化人”,培育广大员工继承大庆精神的共同价值取向,在困难和压力面前用勇于拼搏、甘愿奉献,工作中不断创造超越常规的奇迹,展现出新时期炼化人的新风范。

  企业管理中人的因素占第一位,任何规章制度的落实,前提都把人管好,企业文化的境界之一是实现员工的自我规范意识,大庆炼化有些基层单位创造性地开展了“反习惯性违章专题点子征集”、“安全啄木鸟”、“友情提示卡”、“家人安全嘱托信”等具有人性化特点的安全管理活动。对这种文化自觉和自创,于宝祥书记总结为“以人管人不服人,制度管人不育人,文化管人管住魂”,道出现代企业管理的真谛。

  我们可以用于宝祥书记在一次企业峰会打在会场字幕上的“炼化名言”作为本文的注解:“三类企业卖劳务,二类企业卖产品,一类企业卖科技,特类企业卖文化。”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