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7日电 题:小麻山频频出“山”求强
偏、小、弱的鸡西市麻山区人口只有3.7万,2002年财政收入只有731万元。如何改变“维持性生存”状态?麻山区委、区政府把眼光瞄向外面的世界,盯住了大招商、招大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观点
麻山区区委书记刘军:麻山区资源丰富,重在开发好。越是偏远地区,发展区域经济就越要在实施大动作上下功夫。一要摸清家底,二是站位要高,三是敞开视野,主动上门招大商,上大项目,求大发展。
麻山区区长杜景和:招商引资要依托资源优势和项目储备优势,深入研究外来客商投资意向、投资特点和投资领域,找准外资与当地项目和资源的结合点,眼睛盯住大户,才能开花结果。
麻山区实在不打眼。就连鸡西人提起这里,大都也只是略知一二。在鸡西市下辖6区中,麻山区距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鸡冠区50公里,是最偏远的一个。人口也只有3.7万人,其中1.9万人还是非城镇人口。底子薄,2002年财政收入只有731万元。这些年,市场一“打喷嚏”,麻山往往跟着“打摆子”,财政保吃饭已经不易。拿得出手的是资源,大理岩、石墨、绿色食品。
偏、小、弱,和我省一些县区相类似,麻山区要追赶时代经济发展的大潮,困难重重。如何改变这种“维持性生存”的状态?采取什么样的招法才能成功“跨栏”?反思中,区委、区政府的眼光瞄准了外面的世界,盯住了大招商、招大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
今年年初,鸡西市委提出“1234510”工程,确立了一系列事关鸡西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大项目。振奋中,麻山接连实施了一个个大动作。
地处偏远更需观念超前,经济不“大”更要环境最优。要让外来客商心里托底,投资落地,环境建设是“命根子”。
麻山区委书记刘军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小事。一次在外地参加展销会,投资麻山的一位外地客商带来的展品太多,行动不便。在场的区领导发现了,不惜西装革履,一拥而上手提肩扛。后来,那位客商多次跟外地朋友感慨,“当官的能给咱们扛包,麻山区经济发展环境好不好,还用嘴说吗?”
政府为企业办事重在提高效率,实行一事一策、一户一会制;收费每年一次,实行一费制,让投资者聚精会神搞经营。花钱请来专业人员,勘察资源摸清家底,给投资者铺平道路。唐山宏文集团计划在麻山建焦化厂,区领导告知煤炭近乎枯竭。“实话实说”的结果是,唐山客商转上了水泥项目。
环境不用嘴说,大项目、大投资化成了行动。
几年前,牡丹江客商王宝山投资麻山致富,回到家乡后建起颇具规模的碳化硅厂。该厂今年卖给外商,王宝山怀揣巨资,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方向。麻山领导闻讯,马上上门洽谈。如今,和日商合资、总投资1.5亿元、产品全部出口的碳化硅项目正式落户麻山。项目一期投资5500万元,所需设备已定做完毕,即将运抵麻山。达产达效后,税收年可实现1700万元。
实力雄厚的唐山宏文集团买断鸡西自来水公司后,决定新上项目。麻山大理岩资源丰富,总储量7500万吨,品位之高全省少见。废弃的煤矸石,现有500万吨。利用这两种原料生产的特种水泥市场前景看好。麻山主动出击,和宏文集团接洽后,专门组织了三次资源勘测和市场调研。目前,总投资1.9亿元,日产特种水泥2500吨的项目已经选定厂址,完成了可研报告,并被列为鸡西市大项目计划。
鸡西城子河区客商建设的线钢项目,目前完成投资2000万元,和一期工程配套、投资2000万元的二期工程即将实施。全部工程完成后,总投资将达8000万元。该项目起点高,设备和西林钢铁同步,无污染,市场前景广阔。该项目近日开工生产,设计年产线钢12万吨,产值4亿元,税收十分可观。
麻山区还在做强老企业上下功夫。苦瓜酒厂利用当地规模生产的苦瓜资源,在投资7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将再投资500万元,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前期投入1100万元的甜玉米厂,产品结构单一,生产季节短。今年增加投资500万元,建起1200平方米的配套厂房,品种由玉米棒扩大到玉米段、玉米粒系列,真空包装的绿色蔬菜、山野菜等新产品也即将上市。
此外,拉长产业链条也进入政府视野。麻山石墨储量巨大,年产5万到8万吨“原字号”产品。鸡西市提出建设石墨工业园区,麻山区整合本地土地、厂房、资金、资源优势,正在与出资金、技术和设备的山东客商洽谈石墨卤、石墨纸等高纯石墨深加工项目。
环境求软求优,项目求大求强。今年上半年,麻山区财政收入737万元,全年突破1500万元板上钉钉。而在几个大项目的拉动下,税收不难突破4000万元。麻山这个“小区”抬头的日子已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