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8日电“这些年,多亏了咱农村经纪人……”一说起那些能耐人,友谊的农民们是连翘大拇指。
这些被农民称为“红娘”的业余经纪人,常年奔波在农村与市场之间,发挥着“二传手”作用,在农产品产地和市场流通之间架起一座座金桥,帮助农民把当地的特色作物和农产品以最优的价格、最快的速度投向外地大市场,在他们的帮助下,农民年增收上千万元。
近年来,友谊农场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他们打破了原来粮食“一统天下”的传统格局,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以及蔬菜、水果、水产和牲畜、家禽等。随着各类农产品的丰富,也凸现出了严重的产销矛盾。于是,一些有头脑的农民开始逐步走出土地,以协会等形式,自发形成业余经纪人队伍,活跃在农村和市场上,对接着一个个农产品产销链条,不仅鼓起了农民的“口袋”,也打通了农民和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肠梗阻”,解决了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卖什么的诸多困惑。
由养殖、种植户个人自我行成的粮食、蔬菜及畜产品和生资产品等一些业余经纪人,在销售完自己产品的同时,挖门子、找关系,帮助其它农户销售产品,一方面方便了大家,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增加了收入。
一分场三队种地致富后,组织生产队其它农户50多人,统一种植“早大白”、“巨形椒”等蔬菜作物,他帮助联系客户,统一销售,他个人一年收入达3万元,其他农户也个个富的冒了油。
肉牛养殖户吴殿好,自己年育肥肉牛200多头。由于他出栏肉牛数量多,品质好,在双鸭山、富锦、宝清等地都有着较好的市场和信誉。他利用自己相牛的特长和自身优势,帮助乡亲们高价卖牛,现在全队养牛户已发展到60多户。
还有农村民间各种协会自主联合成立的业余经纪人协会,更是发挥着大作用。他们从品种选择、种养植技术、产品销售上层层把关,避免了种、养植户之间相互压价,损失利益的行为。
八分场三队西瓜协会,由众多种瓜户组成,他们改变过去那种单线出击,恶性竞争的个人行为,联合起来,优化品种、互补技术,统一闯市场。他们自己即是种植户,又是经纪人,达到了利益最大化。
由10多家养鸡户组成的农场养鸡协会,在会长刘庆忠的带领下,不仅把养殖技术、疫情防治、市场价格等方面进行了统一管理,还利用网络媒体优势,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养殖信息及市场行情,做到每月两次进行信息会公布,为全场几百家养鸡户当好参谋和经纪人。如今,他们又打起了“倒蛋”俄罗斯的主意,打算到国外去当一回经纪人。
目前,全场已拥有粮食、蔬菜及畜产品等各类经纪千余名多名,经销的农牧产品涉及到牛羊、生猪、水果、粮食、鲜鱼、蔬菜等上百个品种,并逐步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这支经纪人队伍在把农副产品变为成沓钞票的同时,也把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地反馈给当地农民,使当地的农副产品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推动了本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