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3日电 两年前,兰西提出打造亚麻城,麻产业开始升温。如今,亚麻加工企业发展到100多家,亚麻编织品遍布全国各地。今年上半年,兰西亚麻产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拉动社会就业2万人,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兰西,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亚麻之乡。一个小县拥有两个全国之最,一顶穷帽子和一个优势产业。如何把优势放大,摘掉穷帽子,摆脱贫困?兰西人一直在探索着。
近年来,兰西新一届县委一班人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找到了一条壮大优势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之路。
麻产品俏销农企实现双赢
一双亚麻凉鞋25元;一件亚麻T恤200元;一套汽车坐垫300元。这些还不算贵,新型的一件亚麻凉席600元。这是记者在去年的全国订货会和前不久兰西举办的首届亚麻节上看到的。这些产自兰西的亚麻产品,不仅受到来自广东等南方的客商的青睐,就是来自省城的与会者和记者也纷纷解囊。小小坐垫,还成为当地企业与客商签约的拿手货。
在兰西博艺亚麻制品车间里,140名工人忙个不停,机器24小时运转。这个季节,一般加工企业已经停产,可他们还在加紧赶制产品。负责人赵艳介绍说,现在许多企业都来订货,有的把货款都汇过来了,可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前两天的亚麻节,赵艳守着山东临沂的一份10万元订单不敢签。
目前,在兰西有近140家亚麻加工企业,面对迅速扩大的市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如今,兰西人流行一句顺口溜,粘麻就富。麻企富了,麻的价格抬起来了,麻农腰包也鼓了。
去年以来,两次大的产品订货会每次签约都在10亿以上。
种植面积扩大麻农积极性高
曾几何时,白条子、压等、压价,麻贱伤农。加之亚麻种植的风险高,使许多农民一度改种其他作物。兰西亚麻的种植面积出现了萎缩。如何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解决麻企吃不饱的问题?三年来,兰西县挖空了心思,从贷款、补贴、品种改良等一系列方面入手,降低农民风险,调动了麻农的积极性。目前,亚麻的种植面积稳步回升,目前已经保持在30万亩左右,而且在域外也有了不小的种植面积。
在奋斗乡前锋村,有着20几年种植经验的老麻农于海青,今年又扩大24亩的种植面积。他说虽然亚麻的种植风险大,怕5月下雨和6月涝,可要是有管理的窍门,改用抗倒伏,产量高的品种,风险也没有多大。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德国的新品种每亩增收60元,政策补贴38元一亩。信用社一亩地贷款1200元,秋后收获时给现金,而且不压等。全村亚麻种植面积达到了1900亩,比去年增加了20%%。
乡长王伟军说,去年乡里拿出20万元,一是给种植户补贴,二是买了8台的灌溉设备。农民收入比较可观,也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由于去年的扶持,今年乡里没投多少钱,种植面积由去年的5000亩,扩大到1.5万亩。还有一点就是,今年在乡里的引导下,引来了亚麻收购企业,与农民签订了订单。企业加农户的模式,保证了农民的供种和全程的免费技术服务,企农皆大欢喜。
探索发展之计麻城轮廓初现
请专家,论麻计;引客商,订麻货;办麻节,升华麻文化。目前产品供不应求。亚麻大市场的建立,物流业的发展,是兰西人开发麻产业70年后,放大亚麻之乡效应,举全县之力打造中国亚麻城的具体步骤。同时,兰西人不满足于产品简单的、粗放型的发展。他们的目标是要把亚麻的产业链条延伸到极点,吃干榨净。
县委书记王景顺的目光看得更远,说起麻来,滔滔不绝。他有这样一个思维,麻是全县的优势产业,也是全省的经济增长点。有比较优势,搞好和做大有优势。当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亚麻城的轮廓初现,但是当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且难度和压力也不小。
首先要建立一个牵动全国的、全省的亚麻业营销市场。从政策支持方面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具体的实施也有了方案,而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专家讲,这个市场建立起来后,将推动种植业和加工业的迅速发展。
其次,提升品牌的价值。兰西有亚麻坐垫近百种,可真正让人叫上名字的还没有,即使有,其知名度也不高。这些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急需整合。需要一个大的战略合作伙伴,注入资金和品牌,从而实现产品的迅速升级。
还有,就是尽快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为当地的麻农提供优质的,高产的,抗病强的品种,改变由国外进口的局面。
据了解,兰西打造亚麻城,将走一条“营销拉动、加工扩张、原料支撑、科技长入,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