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开展城市精神大讨论 激发市民“爱城爱家”热情
2005-08-05 05:56:1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张运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8月5日电 一个关于城市精神的讨论正吸引着广大哈尔滨市民的热情参与。两个多月来,随着查摆陋习和评议美德活动的深入,使豪爽的冰城人清晰地认识了自己,从而开始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探讨——什么才是哈尔滨真正的城市精神?

  这场关于哈尔滨城市精神的讨论起源于两个月前的第53届全国医疗器械博览会。“医博会”使十余万世界各地的客商云集哈尔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他们对哈尔滨有了自己独特的印象。“医博会”一结束,当地媒体《新晚报》发表了文章《医博会客商评说哈尔滨城和人》,讲述了客人们对哈尔滨这座美丽城市的美好印象,讲述了客人们对哈尔滨人热情、好客、豪爽的赞誉,更讲述了客人们对哈尔滨人铺张浪费、欠缺礼貌、不讲卫生、开车不遵章守法等缺点的不理解。这篇文章对一贯自信的哈尔滨市民触动很大:“我们在外地人的心目中就是这样一个不文明的形象吗?”

  “哈尔滨人产生这样的疑问,甚至是心理落差是可以理解的。”哈尔滨市社科院一位研究员对此给予了自己的解释。他说,哈尔滨作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不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甚至包括改革开放以前,都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无私的贡献。那时的哈尔滨不仅有全国独有的优美城市环境,更有让人自豪的大型重工业企业,国内领先的军事、工业院校和科研院所。那时的哈尔滨是一个地方支援全中国,哪里都有来自哈尔滨的工程技术人员。然而,改革开放以后,老工业基地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哈尔滨落后了,不仅同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城市没法比,甚至远远落后于国内南方的中小城市。“这样的变化能不让哈尔滨人产生心理落差吗?”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讨论中弥补这种心理失落,找到我们这座有着优良传统的城市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精神文明办主任王忠义这样表述,“面对着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哈尔滨振兴带来的机遇,面对着创建文明城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哈尔滨人的形象,重新审视我们身上还有哪些陋习劣俗需要革除,有哪些美德需要发扬。”当地政府一位负责同志也认为:“哈尔滨要实现快发展、大发展,要重振雄风,实现强市富民,除了靠机遇、靠实干,更需要的是哈尔滨人所具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为了使这项活动切实起到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落到实处的作用,哈尔滨市精神文明办利用当地报纸、电台、电视台,甚至网络,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全民参与平台。两个多月来,通过数万次市民点击和几千封读者来信,首先查摆出大家集中认可的随地吐痰、机动车争道抢行、损坏公物践踏草坪、随地便溺、乱抛乱倒杂物垃圾、行人乱穿马路、乱贴乱画、劝酒嗜酒、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言行粗俗不拘小节等十大影响哈尔滨人形象的陋习。然后又总结出热情好客直爽大方、热爱生活追求时尚、包容大度宽宏、敬业创业有社会责任感、团结互助敬业爱岗、热心公益事业、勤奋好学有进取心、重感情讲真诚、爱憎分明有正义感、待人热情乐于助人等代表哈尔滨人形象的“十大美德”。

  “活动开展以来,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是一个字:‘动’!”一直参与活动报道的《新晚报》记者张素梅这样表达她的感受。“一是社会各界闻风而动。从大中小学生、一线工人、社区居民到机关干部、专家学者,人们以不同方式,积极探讨冰城人的美德,寻找城市优良品格。二是认真精神让人感动。有的网民在网站上的留言甚至长达几千字,写者慷慨激昂,看者心潮澎湃。在这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哈尔滨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哈尔滨人对家乡振兴发展的渴望。”

  在讨论活动充分进行了两个多月后,广大市民纷纷以各种形式提出对哈尔滨“城市精神”的见解和表述用语近千条。组织者提交各界人士多次论证后,从中精选出“开放包容,和谐创新”、“开放,开明,开拓”、“开放,包容,和谐,奉献,创新”、“开放包容,开明和谐,开拓创新”、“开放创新,包容和谐,时尚活力,敬业奋进”等5条成为“哈尔滨精神”候选表述用语请群众投票,以确定最恰当的“哈尔滨精神”。候选表述用语仅推出3天时间,“中国·哈尔滨”网、东北网、哈尔滨日报网等处群众投票点击率已接近万次。

  “陋习大家查,美德大家评,精神大家议,形象大家树。”哈尔滨市这项家喻户晓的城市精神大讨论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王忠义主任评价它是哈尔滨文化建设史上的第一次,是城市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黑龙江省文明办副主任陈永芳认为,提炼精神的过程就是群众参与,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我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一个创举,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