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0日电 2004年初,农垦宝泉岭分局共青农场把27个生产队并为10个管理区,管理人员由236人减为100人。他们变管理为服务,为家庭农场尽展“才艺”搭台,提供各种“道具”,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有农场深化改革的“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新路
观 点
农垦宝泉岭分局副局长、原共青农场场长张天明:加快国有农场市场化进程,非“脱胎换骨”不可。要打破浮在新体制(家庭农场)头上的一切“坛坛罐罐”,创新组织结构,整合管理资源,减少管理层次,增强有效服务,逐渐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管理新模式。
农垦宝泉岭分局共青农场党委书记牟秀玲:“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是“中国特色”。大农场要改善管理、增强服务,为家庭农场搭建好舞台,早日让市场经营的主体家庭农场真正地发展壮大活起来,当主角,唱大戏。实现小农场富,大农场活。
规范:量化考核实行级别服务
生产队合并成作业区后,管理人员减少近一半。如此改革,能管过来吗?“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关键在于适应、创新,营造一个便于发挥家庭农场作用的空间。”原共青农场场长张天明一语道破。
撤队建区使家庭农场经营主体作用日益突出,一些家庭农场场长素质不高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为全面提高职工家庭农场的经营水平,共青农场去年制定了《共青农场职工家庭农场等级管理考核实施办法》,根据家庭农场土地种植规模、机具设备、科技水平、作物单产和经济效益等15项考核标准,将全场1000多个家庭农场分为A、B、C三级和级外种植户,根据不同级别实行分类服务。
在考核时,农场对各级别家庭农场都制定了详细的量化考核指标,并由农场农业科、政研室、管理区主任及种植协会代表、职工群众参加的考核验收委员会考核验收,考核结果及时张榜公布,颁发家庭农场等级证书。
这种等级管理增强了家庭农场间的竞争意识,各家庭农场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也逼迫一些家庭农场实行自我重组,提档升级。第七居民组张贵清兄弟三人,原来各自兴办家庭农场,由于规模小,经济效益一直不高。去年,哥仨实行股份制并为一个家庭农场,更新了机械,实行统一作业,统一轮作,统一管理,统一收获,实现了规模、规范化经营,效益顿显。去年农场像这样优化组合成为A级家庭农场的近20个,全场96个A级家庭农场耕种土地近10万亩,占全场耕地面积的30%%。
扶持:鼓励家庭农场提档升级
从农业种植技术、农机标准化到政策、信息,从引入竞争机制到引导家庭农场更新机具、强化管理、规模经营,共青农场多条腿走路,不断规范、完善、壮大家庭农场。
在共青农场,A级家庭农场购买机械可享受相关补贴。去年,农场共购进农机具126台套,总投资达1172.86万元,并建立了现代化农机装备试验区。其中A级家庭农场购进农机具投资达700万元,农场提供补贴50.58万元。
过去高油大豆计划补贴是“撒芝麻盐”,现在农场规定,A级家庭农场才有资格享受补贴,而且耕地必须在20公顷以上,并拥有气吸式播种机。去年,农场1万亩高油大豆由20多个A级家庭农场承担下来,农场补贴了10多万元。农业部专用玉米种子示范项目4万亩,由80个A级家庭农场承担下来,农场补贴了40万元。第六居民组的家庭农场场长朱东升,积极推广大豆大垄密栽培新技术,实现1500亩大豆单产220公斤的经营成果。第二十五居民组家庭农场场长李宏图带头承担了农场玉米高产攻关示范项目,600亩覆膜玉米获得了亩产800公斤的好产量。通过A级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头,全场的推广项目、面积和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
牵动:专业技术协会全程服务
撤队建区后,各农场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由行政管理职能转为服务职能。然而,服务是个大课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技术、信息、良种服务,水田、旱田、农机服务,都需要有人去做,怎么办?共青农场通过成立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为此提供了一剂良方。
这些专业协会属民间组织,协会中有各方面的高手,有共同利益,有得天独厚的贴近优势,最能如实地表达农户的意愿,因此服务更具体、更到位。
去年2月,共青农场种植业协会成立,会员120名,其中队长3名、副队长10名,其余均为家庭农场场长。协会下设农业标准化协会分会、水稻协会分会等。协会有自己的会刊,会员人手一份。会刊半月一期,紧跟生产节奏,会员间定期交流。原来一些推不动的新技术,现在由会员直接实施,问题迎刃而解。
起初,农户对覆膜的作用认识不够,协会会员、第二十五居民组的丁佩玉带头进行玉米、大豆覆膜,并购买了一台大型覆膜机,结果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在他的带动下,去年全场一下子买回10台覆膜机,覆膜面积达到了4500亩。
不仅在新技术推广上,在提高作业标准,粮食销售,生产管理和种子、农药、化肥使用等方面,协会都充分发挥了作用。去年春天,协会会员卢进利买了5吨云南产的化肥,可心里不托底,便把样品拿到协会。经化验化肥磷含量差了5个百分点。卢进利据此退回肥料,免受了损失。今年,协会还特意选送了4名A级家庭农场场长到大连学习大豆期货知识。
通过让家庭农场唱主角的办法,加快了规模、规范农场经营的进程,促进了职工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取得明显的效果。在A级家庭农场的带动下,共青农场在农业生产科技推广和种、管、收各个环节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去年农场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
新闻背景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黑龙江省垦区进一步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按市场农业取向撤队建区。2241个管理主体被660个新型管理机构取代。此举精简管理人员6685人,年减少开支1.32亿元。22万个家庭农场平均减轻负担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