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公共设施不能“重建轻管”
2005-08-16 15:14:2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宗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近日各家媒体都报道了哈尔滨某商城两年来每天都有清水从地下冒出,两年间共白白流走近20万吨。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查找原因,着手解决。

  由这件事,让人想起我们城市中许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问题。近些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来说是好事,但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共基础设施建成之后该如何管理。建设固然重要,但如果管理跟不上去,有可能使建设的投入大大贬值。总体而言,就是要有经营城市的理念,有规划,有设计,更要有管理。比如哈市的步道板就存在这种状况,施工季节把步道板铺完了,很漂亮,进入冬季发现非常滑反倒给市民带来不便,或者由于无人管理遭到损害,而令人痛心又不解的是,破损之后很少看到哪个部门站出来负管理不善的责任,接着又有施工人员新换一批步道板。这种资源的无谓消耗浪费实在可惜。

  相对于建设来说,公共设施的管理工作可能复杂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只要解决了资金问题,就好办得多;但公共物品的管理不仅需要成本,还需要制度。进一步讲,就是责权利要明确,把管理的归属关系弄清楚了,出现问题后才不会出现扯皮现象。这方面我们有许多的教训,一年前哈市某地下工程出现塌方,造成数人死伤,但事故出现后遇难者家属却始终找不到责任人。出现这种情况,造成的不仅是经济损失。像这次的冒水两年事件也是如此,有关部门可以找出许多理由推卸责任,但老百姓看的是结果,结果就是每天有200多吨清水白白浪费,而且一流就是两年。这样的结果能让人们信服你的管理能力吗?

  所以,哈市有关部门在分析事件原因,研究解决办法的同时,还应当举一反三,研究一下问题的根源,从管理制度上找找原因。这件事过去有许多单位或人员都反映过,但一直没有解决,现在媒体报道了,在全国造成了影响,有关部门才开始真正想办法。其实,问题不是不能解决,只不过压力不够大。可不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管理制度始终能够保持这种压力,问题早就应该解决了,而不是拖到两年之后的今天。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