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0日电 酒香但是巷子深——访江苏常州电台记者汤山
记者 齐昊
通过江苏记者的眼睛,看看南方人眼中的黑龙江。我说江苏人是南方人,他们却不把自己当成是南方人,他们心目中广东人才是真正的南方人。
![]() |
江苏常州电台记者汤山 |
在两省的优势互补上,江苏缺乏绿色农作物,齐齐哈尔则不愧东北大粮仓的雅号,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产量节节高升,更被誉为绿色食品之都。这方面与江苏的食品深层次加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齐齐哈尔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地缘文化,人文资源,对江苏都存在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可是“酒香但是巷子深”的印象还存在,在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方面,齐齐哈尔还处在在起步的阶段。虽声明远播但是具体情况确不为江苏人了解,这一点,也希望能够加强宣传沟通,把自己的好酒通过勤吆喝卖出一个好价钱。
在适应市场、引领市场到创造市场这三个层次看来,齐齐哈尔的众多企业还处在努力适应市场的阶段,市场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在加强综合竞争实力的方面仍然需要加快脚步,加大力量,占领市场先机。创造出同行业领先的产品,只有这样,在WTO保护期结束的时候还能站稳脚跟。企业改组要彻底,努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市场是个综合的概念,结合江苏在美国办纺织厂的经验,汤山说,有了现代管理理念,更要全方位综合考虑市场,江苏的一家企业在巴西建立一个纺织厂,在中国聘请了熟练的工人,市场销路也很好,工厂经常加班加点搞生产,但是由于他们没有考虑到巴西人的性格特征吃了大亏,他们合同意识很薄弱,经常无故的离厂,导致产品不能如期供给,最终走向破产。这些经验都值得改造中的齐齐哈尔好好的借鉴。
谈到对黑龙江人的印象,汤山脱口而出“豪爽”。在企业经营管理上,能把这份豪爽落到实处才是最关键的,采访结束时,汤山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