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感慨 感动 ——江苏“异地采访”黑龙江农垦组见闻
2005-08-20 07:27:35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0日(记者 高长利) 走垦区、下农田、访农户,江苏“异地采访”黑龙江农垦组一行四人每到一处,都被黑龙江垦区的大气魄深深震撼着,为垦区人的无私奉献深深感动着。

  感慨——万顷良田在南方想都不敢想

  18日,农垦组采访团临行前听取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宣传部同志的情况介绍。当宣传部副部长张雅文介绍到垦区的总播种面积达到3239.9万亩,粮食产量已经突破180亿斤,成片的良田可以达到100万亩的时候,采访团的记者们都深深的感慨: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范围的良田。

  徐州电台记者张琳感慨地说,江苏农业历来看徐州,徐州的农业在江苏是出了名的,没有想到到了黑龙江,黑没有见到真实的场景就已经被深深的震撼了。

  江苏无锡新闻频道的记者倪亚农列举了一个例子,他曾经拍了一个农业现代化的专题,那是当地无锡市政府特意理想通过合并农田做大的,而这个大财不过区区100亩,这在无锡当地是最大的播种面积了。如今来到北大荒,真实感受到了昔日荒原变粮仓,沃野一片北大仓的情景。

  感动——老垦区人50载无私奉献北大荒

  黑龙江垦区建设开始于1947年,王震将军率领10万复转官兵进军北大荒,开始了北大荒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建设。此后,一大批抗美援朝复转官兵、大专院校毕业生、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又陆续来到昔日北大荒。如今50余年过去了,昔日北大荒成了国家大粮仓。垦区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采访团的记者们被深深的感动着。19日,经过14个小时的长途跋涉,采访团到达普阳农场。来不及好好梳洗一下,记者们就迫不及待的走进了农场职工的家庭进行采访。张琳和周慧珠大方的走进了农场老职工家中,谈农场的过去、现在。很凑巧,接待他们的张姓老太就是一个地道的江苏人,是随当年从朝鲜战场复员回来的丈夫来到这里的,一住就是50年。如今,老乡见老乡,话说来格外亲,张老太热泪盈眶。两位记者也被深深感染,一起陪着老人家流泪。很多农场职工听说江苏老家来了人,都纷纷赶来与记者们攀谈,场面热烈异常。

  采访团的成员都表示,这次来到黑龙江垦区很不容易,一定深入到百姓生活中,把黑龙江垦区的情况好好记录下来,把江苏老乡的垦区奉献精神带回到江苏。

责任编辑: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