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江苏“异地采访”黑龙江农垦组感受现代垦区新气象
2005-08-20 21:14:06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普阳农场一望无际的豆海
保存完好的普阳农场蒲鸭河湿地

  东北网8月20日电 (记者 高长利)下田间、走滩涂、访农户、看牛羊,江苏“异地采访”黑龙江农垦组今天走进普阳农场的田间地头,与老垦荒人一起座谈,共同感受了50年巨变北大荒成为北大仓的历史。

采访团采访农场职工郑雪梅

  在农场柳东管理区职工郑雪梅家中,采访团成员一起感受了现代垦区职工的新生活。走进她的家中,方厅位置一台电脑赫然摆在桌上。话题就从这台电脑开始了,农场职工已经通过上网查询生产资料供应信息、产品价格、产品价位走向了。郑雪梅一家三口人,承包了农场60公顷土地,家里农机具一应俱全,主要种植大豆和玉米,每年的纯收入都超过10万元。如今,学科技、掌握市场动向已经成了新时期农场职工的必修课。女主人的热情令采访团成员很是感动,采访团成员纷纷与郑雪梅合影留念。

  当听说管理区职工家庭现在都已经用上了自来水、燃气,并且每家通过管理区统一供给的秸秆燃气做饭,每天只需花费0.5元的时候,采访团成员很是感慨。

  在柳东一区秋起垄播玉米现场,采访团成员走进田间,亲自感受科技带给农村的变化。普阳农场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这样的地块每公顷单产可以达到10吨的时候,大家不仅肃然起敬。

  在柳西的大豆种植基地,采访团成员被广阔的大豆条所震撼。纷纷走到地中间,看苗情、谈收成,张琳还特意到田中除了几根杂草。

  在农场所属的蒲鸭河湿地,翩翩起舞的鹤群让采访团成员切实领略到垦区保护环境的成效。这片12万亩的湿地,如果当初开垦出来,每一年所创造的效益都能够在1000万元以上,农场领导的远见卓识令这片湿地完整无损的保留了下来。来自鹤故乡盐城的徐生耀感慨的说,在盐城这么完整的鹤栖息地是根本见不到的。

  下午采访团与普阳农场的老垦荒者举行了座谈。老垦荒人满含深情地向记者采访团成员介绍了当年开发北大荒的场景:齐腰深的积水里劳作、冰天雪地中伐木、天寒地冻的季节垦荒,当年的垦荒者没有提及到“牺牲”和“奉献”的字句,可是“牺牲”和“奉献”这样高尚的词汇已经植根于老垦荒人的心中。采访团成员很受感动,倪亚农深情地说,老垦荒者的那种奉献精神实在值得宣扬,北大荒精神的实质就是奉献。“献了青春献子孙”的那种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短短一天的采访,采访团已经被北大荒人的热情感染,为北大荒精神感动。采访团成员表示,这次能够深入到黑龙江的垦区,机会难得,一定深入采访,把北大荒精神带回到江苏,让更多的江苏人了解北大仓、了解北大荒精神。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