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8月26日电 今年被疾病“突袭”击倒的名人似乎格外多:陈逸飞、古月先后因突发疾病去世,傅彪深度肝昏迷。8月18日,高秀敏因心脏病突发,在家中猝死。
明星猝死引出一个话题:过劳死。
据健康部门调查表明,现代人特别是都市人群,常处于加班熬夜和在无法摆脱的压力负荷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激增,应引起高度关注。
用青春挑战体力日常保健常被忽视
在哈市某外企策划部工作的张小姐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了。她告诉记者,上班4年来,半夜12点之前,几乎从未睡过觉。遇到策划多时,加班到清晨两点是常事。一年的三次长假,也只休春节长假一个。平时患上小感冒什么的,基本上不请假,顶多是自己到药店买点药,更别说是系统地检查身体了。自己生活安排中,绝少考虑健康问题。“现在外企竞争这么激烈,不拼命行吗?”张小姐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时发现,在25~45岁的人中,买车、供房、出国、读书,要打败竞争对手,要消费等等,为了上述目的,80%%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是家常便饭。而在青壮年中普遍存在三种现状:超时工作,缺乏定期体检,每天睡不够八小时。
哈市某出租车公司王师傅干的是夜班,工作时间在晚上。忙一个月下来也就能挣2000元左右。“我没有医疗保险,现在是辛苦点,可老婆孩子等着养,趁着年轻怎么也得多攒点钱吧?”
22日,记者在哈尔滨市政府广场对遛弯儿的百姓就日常保健问题进行了现场随访。从调查的总体印象看,不仅社会名人无暇关心自己的健康,普通大众也存在重治病轻防病的观念,这突出表现为对体检缺乏足够的重视。
记者问一个正在领孩子散步的刘先生:你有个人保健医吗?回答是没有。当记者再问:你每年都定期体检吗?刘先生说:“平时工作十分繁忙,经常加班,陪孩子出来散步都很奢侈,哪里还有时间体检啊,只要能站起来就得为了孩子赚钱。”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单位每年都定期给职工体检,可是大家都认为这不过是走一个过场,也查不出什么毛病,甚至有的同事拿到了体检表,根本就不去。大学生孙佳说:“我觉得还很年轻,也没太注意保养,多数时间不吃早饭,整宿上网的时候也时有发生,我今年25岁,还没去医院检查过身体呢。”
带薪休假你休不休?
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享受带薪休年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你知道‘带薪休假’吗?你享受过‘带薪休假’吗?如果有两份工作,一份工资较高,一份‘带薪休假’时间较长,那么你选择哪个?”三个问题中,不同工作性质的人选择了不同的答案。
公务员王小姐说,从她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被告知,工作时间在10年以下的,每年可以带薪休息一周;工作10年20年的,每年可以带薪休息10天;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每年可有2周的带薪假期。这些假期可分段享用,但不可逐年累加,因而仅限于当年使用。但是,毕业7年来,今年她才第一次享受“带薪休假”,而且身边的同事也几乎都是近两年才开始享用“带薪休假”的。原因是工作太忙了,谁也不好意思主动提出休息的要求。
在某公司打工的张强说:“我知道带薪休假,但从来也没有休息过,怕丢了现在的职位。只有靠自己年轻多挣钱。”
在医院工作的副院长李学奇告诉记者,他自己虽然在医院工作,但已经3年没检查过身体,近10年没有休过假,只是利用偶尔到外地开会的机会休息一下,调节一下紧绷的神经。科技、新闻、演艺界是“过劳”高发人群
据医生介绍,现代生活中长期超负荷工作,往往积淀成一层又一层的潜在致病因素,致使许多人劳累而疾病缠身。
据有关资料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至20%,在某些行业中更高达50%,如科技、新闻、广告等行业从业人员、公务员、演艺人员等,都是“过劳死”的潜在人群。
另外,过重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也是猝死的凶手之一。处于长期精神压力下,患各种疾病的几率会增加3 5倍。而免疫力降低,身体内部的防卫力量不足,小至感冒,大至癌症都有可能发生。现代人的工作往往具有静而不动的特点,最易使人疲惫。研究表明,人到30岁以后,每过10年心脏排血的能力就下降6%%~8%,血压上升5%%~6%%,肌肉组织减少3%%~4%%。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肌肉的萎缩和力量的减退可推迟10 20年,血压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运动还能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除,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长期坚持健身跑和徒手体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工作能力会大大加强。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
正常的工作强度应为: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10个小时,每周应该有一天的时间完全放松休息。遇到身体不适和疲惫的时候,切不可强迫性的工作或忍耐压力,应该及时休息和就医。“过劳死”大多发生在凌晨猝死急救常识需要普及
据介绍,“过劳死”相当一部分人是在睡眠中发生,尤其是凌晨2 4时,其中80%的人都是由于心脏问题引起的。另一种为心、脑、肾等大血管上长肿瘤而导致“过劳死”。就怎样预防“过劳死”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疾病专家、哈医大附属四院副院长李学奇。
李学奇说,高秀敏的症状可以推测是动脉硬化导致的“过劳死”。另外,“过劳死”虽然是以脑力劳动者为主要人群,但也不排除体力劳动者会出现这一状况。“过劳死”的前期症状为胸闷、出冷汗、疲倦、莫名的烦躁、排便干。
李学奇教授强调,如果在4 8分钟进行抢救,“过劳死”有时是可以避免的。他说:“其实在这方面国外做得非常好。比如,美国就有2000多万人都持有心肺复苏执照,而且简易的心脏起搏器都会放置在超市、商场、饭店等公共场所,以备突发事件时使用。然而,我国目前猝死方面的救护知识还远没有得到普及,所以一旦家中有人突发心血管病,家人只能束手无策。但事实上,猝死救护知识的培训非常简单方便,只需要两天集中培训就能掌握,这样在任何场合碰到突发心血管疾病的人,都可以伸出援手。”李教授向记者介绍了抢救的简单方法:一旦家人出现“过劳死”,应该立即把病人放平,清理病人口腔,然后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1到2次,接着对心脏进行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