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哈尔滨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5-09-07 13:59:2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7日电 5日至6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在宾县和依兰县召开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会。黑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在会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要以此为统领,总揽“三农”工作,有效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市领导邹新生、方世昌出席会议。

  会议详细总结了今年前8个月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经验,提出了今后4个月的发展要求。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宾西经济开发区招商项目、依兰县财源建设项目及小城镇建设情况。

  杜宇新在讲话中说,近年来,哈尔滨市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面貌有了较大变化,但同城市发展速度相比,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这不仅表现在绝对收入水平偏低,也表现在相对收入差距拉大;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也表现为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不足。因此,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与城市居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是广大农民群众迫切的期待。

  杜宇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有条件的地方还要探索建设集生产生活、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农民新居及农村社区。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杜宇新强调,加强组织和实施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市县政府各部门都要依此调整思路,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二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要依靠广大农民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三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逐步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发展农村金融、流通、科技等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的支持;积极吸引非公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

  杜宇新要求,要加强领导,搞好规划,积极试点,稳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各地各部门在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中,要将统筹城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各方面的工作都应在抓好试点取得经验的前提下,不断完善,逐步推开。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