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付华廷(右)带领乡亲研制玉米脱粒机。 姚建平 翻拍
付华廷先后被国家、省、市、县授予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镇企业家、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等光荣称号。他是党的十六大代表,多次当选全国、省人大代表;第四、第五届黑龙江省省委委员。他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称号。本报曾多次报道过付华廷的先进事迹。
东北网哈尔滨9月12日电 题:甘南兴十四村书记付华廷:30多年带出个“龙江第一村”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如今,30多年里,在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由农民成长起来的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抓住经济发展的脉搏,从机械化、水利化,到依托当地农产品资源创建高新技术的深加工企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成为黑龙江省农村的一面旗帜。去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1.3万元,集体资产由20年前的1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9亿多元。今年,该村中国富华国际生态产业园全部达产后,可新增加销售收入37亿元,实现利税近4亿元。兴十四村先后受到国务院、黑龙江省的嘉奖。早在2002年3月,黑龙江省委就作出过《关于开展向兴十四村党总支和付华廷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付华廷任党总支书记已连任33年,三年一次的选举,老付每次都是满票当选。是什么原因使付华廷和党总支有这么高的威望?提起这些,乡亲们都说,是他没日没夜的操劳,才使大家富起来,我们信得过他,付书记心里始终想着众乡亲。
初秋,见到老付,已经傍晚时分,他拖着忙碌一天的疲惫身体回到家。付华廷说,村民从最开始住马架子,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住上了砖瓦房,现在又由村里投资2千多万元,建起了116栋别墅,每户住上了面积196.6平方米的现代化花园别墅,实现了统一供水、供气、供热。村里有了自己的文化宫、图书馆,儿童免费入托入学、六十岁以上老人享受退休补贴。这些年来,看到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获得了大改善,我心里别提多舒坦了,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付华廷说,省报这么多年来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在兴十四村刚有一点起色时,就进行了宣传。这20多年我们每走一步,每遇到一个难题,都是黑龙江日报在报道上积极正确引导了我们。特别是全国农村都实行分田到户时,我们没有分,走集体耕作的路子,当时争议很大,报纸及时地宣传报道了我们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做法,这对我们的事业发展给了巨大的支持。我们现在向国际化迈步,建设高标准小康强村的时候,更需要舆论支持。
这几年,付华廷在自己许诺的“不让一户受穷,不让一人掉队”的誓言下,和党总支成员定下了一个原则,那就是“说了算,定了干,困难再大也要办”,依靠高新技术,大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村里每次新上大项目,付华廷都充分听取科技界朋友的广泛意见,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2002年9月,兴十四村的华冠科技股票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为兴十四村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付华廷告诉记者,在未来五年,富华集团年加工玉米能力将达到50万吨,产值可达到15亿元,利税2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实现2万元。10年内,兴十四村将建成包括高新技术、生态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畜牧养殖加工的国际生态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