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4日电 题:高校收费:涸泽而渔当止
在有些人看来高等教育越来越不像公益事业了,学生不论家庭背景富贵贫贱,一律成为院校的搜刮对象。孔老夫子说“有教无类”,如今的确是做到了,但是在收费上也是“有收无类”。不仅如此,在各种收费名目上大做文章,从中克扣、提成,也成了一些学校广辟财源的常用手段。学生和学生的家庭,成了学校的财源。一些贫困生为了上学,东挪西借;一些普通家庭的学生也几乎竭尽所有。网开一面的慈悲几乎是奢望,能够不被“涸泽而渔”的收费弄到破产,已经是万幸中的万幸。
据媒体报道,近日,华东交通大学宣布取消强制购书,学生可以自己买需要的教材。这个措施一公布就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可以到旧书市场花五六元钱买到标价30多元的所需教材。仅此一项,就可以给一些学生节约300元左右的支出。对此,华东交通大学校长表示,学校不在乎这块利益,也不应该盯上这点儿利益。此前学校采购销售教材有一些收益,这些收益对学校的建设发展来说是杯水车薪,但对每个学生来说,教材费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难得学校还会替学生考虑,所以我们要为华东交通大学的做法叫好,尽管我们知道,在没有免费午餐的今天,这项措施不过是一个姿态而已。但是我们还是要说,这既符合以人为本,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的精神,也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
毋庸讳言,学校的各种收费猫腻颇多,所以寄希望于改革的措施,让一些人放弃既得的利益,会遇到很多的阻力。但是只要下决心改正一些做法,就可以缓解一部分矛盾,就可以解一些贫困学生的燃眉之急,无异于救人于水火,所以我们为之鼓与呼,还要宣扬这种体察学情的做法。
目前普遍的做法,还是“把能收的都收上来”,涸泽而渔,然后从中渔利。学校不再打书费的算盘,应该是一个收敛的开始,我们希望这个收敛意味着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