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经济日报:黑龙江寻找农民增收的突破口
2005-09-16 15:59:38 来源:经济日报网络版  作者:张慧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6日电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这一现实,黑龙江省依据资源和生态优势、农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变化,以大农业观点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简称“三品”)的绿色产业,用产业化模式来推进,成功地走上了绿色产业的道路,不仅找到了农民增收的突破口,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科学发展。

  据经济日报报道,黑龙江省坚持多业齐头并进,以大豆、水稻、玉米、乳品、饮品等产业为重点,成功完成了由单一开发向系列开发转变。通过契约经营形式,不断调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实现多赢。肇东市的华润酒精、成福食品等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都以高出市场价的保底价格,与农户签订种植订单,每年都在100万亩以上,农民每亩均增收130多元。在给基地农户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企业也建立了稳固的“第一车间”,通过原料提质大幅增效。同时,以科技园区、产业带和一批县(市、场)大型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推进科技创新。几年来,投入生产50个高科技产品,应用推广近百项技术。累计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1200多万人次。同时,在农业院校开设了绿色食品专业课,培养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专业人才。

  在产品销售方面,建立了绿色食品专营市场网络。以哈尔滨为中心,拓宽外埠销售渠道,开发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市场,初步建立了比较稳固的销售网络。2004年全省绿色食品省外销售额80亿元以上。国际贸易方面,绿色食品出口额达到21亿元,是历史最高水平。另外,注意加强市场监管。每年至少两次对全省范围内的绿色食品市场进行专项检查。先后查处假冒、侵权案件24起,对37家不规范使用“绿标”字样以及误导消费的行为,及时进行了纠正。

  目前,黑龙江绿色食品交易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集绿色食品批发、配送、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共有省内外144家粮油、杂粮等生产企业进驻,所销售的绿色食品占经营总量的73.9%,销售区域辐射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这是该省长期以来注重发展绿色产业的结果。去年全省绿色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32亿元,占全省食品加工业产值的31%。农民人均从“三品”发展中直接获得的纯收入达到866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9%。绿色产业已成为黑龙江省地方财政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利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渠道。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