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改变观念市场化运作 铁力两年把8600万元装进百姓口袋
2005-09-19 09:07:3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9日电 几年前铁力市粮食机械厂的职工苑桂欣夫妇双双下岗。为了解决生计,夫妻俩在马路边摆起了菜摊,一天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一个孩子患病身亡后雪上加霜;当另一个女儿又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苑桂欣一家举债无门。就在此时,他们的原单位给她和丈夫补发了下岗前欠发的工资2070元及下岗并轨一次性经济补偿1万元,他们利用这笔钱,开起了蔬菜水果店。现在苑桂欣不但有能力供女儿读大学,还还清了以前的债。

  在铁力采访时记者获知,两年来铁力市政府共筹措资金8600万元,用于发放下岗职工拖欠工资及下岗并轨资金,解决了像苑桂欣这样的3万贫困人群的生计问题。这8600万元从何而来呢?市长翟庆波说:市长没钱,只能向市场要!

  市场化运作,粮食多卖了500多万元

  去年粮食大丰收,铁力市粮食局决定执行国家粮食顺价销售政策,在成本价、库存管理费用基础上再加两分钱销售,按这个方案售粮,不但可以减少库存压力,粮食系统还可多收入几十万元。当这个方案送到市政府时,市长翟庆波说,给粮食定价,我们都是外行,要找到最合理的价位,只能通过市场运作采取竞价销售的方式。

  为此,从2004年3月份开始,铁力市聘请有资质的拍卖机构,对粮库水稻依照法律程序以拍卖的形式竞价销售,总计销售34534吨,仅3个月时间,就实现利润548万元。拍卖过程由粮食、监察、审计、财政、金融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全程监督,并予以公证。所得粮食销售利润全部用于解决拖欠职工工资等历史遗留问题。

  之后,他们又组织粮食、商业、工业、建材、干馏等系统和部门,对厂房、设备、土地等国有资产竞价销售,最大限度地获得资金,并坚持账目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严禁挪、占、借等行为,保证资金的有效用途。三年以来,总计获得资金1000多万元,全部用于发放拖欠职工工资,及时地解决了广大下岗职工的实际困难。

  想办法让下岗职工受益

  在铁力市,最拥挤、破旧的办公地点是市政府,他们把能用上的资金全都投入到为下岗职工谋利益上。

  2004年以来,根据国家解决国有企业职工并轨工作的要求,铁力市进行了组织和准备,经测算,全市并轨职工11697人,共需补偿金8456万元,按照国家财政补三分之一,地方财政和企业各匹配三分之一的原则,地方财政和企业应承担5098万元。而铁力市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企业已经倒闭或转制,无力承担企业部分,政府财力又十分有限。为了解决匹配资金,市政府想尽办法。他们将15个部门迁出原办公地址,集中到统一的办公区域,原来的楼房面向社会公开销售,所得资金全部上缴财政。市政府将所属的一座三星级宾馆公开出售,置换出资金解决并轨问题。目前,第一批并轨资金1704万元如期解决,第一批并轨人员4724人顺利完成并轨任务。

  让低保人员如期足额拿到生活保障金

  铁力市现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0851人,月需低保资金近180余万元。过去由于上级专项资金拨付需要时间,加之地方配套能力弱,低保人员一般要拖后3个月才能拿到生活保障金,而这笔钱却是许多家庭的吃饭钱。从2004年起,该市提出,当上级低保补助资金尚未拨付到位时,暂由铁力市农村信用联社以发放贷款的方式,按月及时为低保对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市民政部门用上级拨付的低保补助资金偿还贷款,贷款利息由贷款担保的市财政局负责偿付。截至今年8月,该市共发放贷款金额1100万元,支付利息11.6万元,有效解决了低保资金发放过程中的断档问题。

  两年来,铁力市靠改变观念,通过市场化运作,8600万元就进了百姓的口袋,让最需要钱的市民过上了好日子。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