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肇东:盐碱地上铺展生钱路
2005-09-19 09:35:4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晓东 车彦旭 杨欣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9日电 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实施以来给肇东带来的“利好”消息接连不断,肇东市又有一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前景好的“重量级”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接踵而至,原来白花花的盐碱地上一个个大型工地正在兴建。

  肇东市领导们最近也特别忙,与大连银象集团“喜结良缘”后,又与伊利集团和华润酒精公司“再度牵手”。近日,市领导又准备踏上赴香港和黑河谈项目的行程。

  截至目前,该市共实施工业大项目15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个。肇东正成为哈大齐走廊上一个醒目的亮点。

  盘活存量资产“包袱”变财富

  工业存量资产闲置是包袱,用活则变财富。肇东市把30亿元的存量资产看作是“本钱”。近年来,肇东市把存量资产当成手中一张王牌,带着存量资产招商洽谈,寻访合作伙伴,引资上项目。

  在用电石厂厂房、设备作筹码,成功地与香港华润集团合作,建成亚洲最大的酒精生产企业之后,又盘活肇东白酒厂,用优质酒精生产出“老古坊”系列白酒,使濒临破产的肇东白酒厂起死回生。

  内蒙古伊利集团又在肇东刮起一阵“伊利旋风”,伊利集团先后以买断、租赁、股份三种形式,使肇东三家乳品企业柳暗花明,重现生机,共计盘活存量资产1.2亿元。

  此外肇东还以存量资产与中科院深圳产业开发院,哈飞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发了汽车配套零部件、纤维蛋白等高科技项目。

  吸纳农民工农民变工人

  华润酒精、福和制药、伊利集团等大项目的落地,给农民农产品销售带来切实的好处。一些以玉米为原料的大项目,每年加工转化玉米135万吨,超过肇东实际玉米生产量35万吨,这为肇东农民解决了玉米的卖难问题,而且,每公斤玉米还可多卖0.2 0.4分钱。乳业的迅猛发展使奶牛总量由几年前的2.8万头激增到现在的11.8万头,仅奶牛一项每年为当地农民带来1.7亿元的效益。

  大项目落地不但使肇东市1万名下岗工人重新上岗,还吸纳了大批农民工,肇东市3000多农民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有的走出田间进车间,由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有的打工和务农两不误,成为“两栖”农民。

  成福集团的1300名员工中,有60%都是当地的农民,另外20%是城镇的下岗职工。农民每天上下班企业都有通勤车接送。肇东市顺达葵花制品有限公司也招聘了大批农民,分拣、收购原料、包装各个环节旺季时农民工达400 500人。肇东市目前在建大项目开工后还可吸纳5000多人,意味着又有大批农民的身份将发生转变。

  大项目带来滚滚财源

  4年前,肇东市财政收入3.5亿元,去年,肇东市财政收入登上6亿元台阶,这其中80%%的贡献来自大项目。肇东市财政收入每年都以8000万元递增,连续两年稳居全省县级第一。

  新上大项目实施后,肇东市的财政实力前景可观:与香港华润集团的合作,新建项目实施后还可实现年产值6.3亿元,利税1.1亿元;伊利集团的14条液体奶生产线,预计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税金5000万元;汇中锅炉燃料油新上的100万吨延迟焦化油项目,达产后每年可为肇东提供几亿元的财政收入。“黑龙江软件园”、斯博莱德、济仕药业、汇丰兽药等在建大项目投产后将更加鼓起肇东财政收入的钱袋子。

  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使肇东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去年肇东市投入1亿多元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建设成果正越来越多的惠及肇东的百姓。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