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3日电 正当国际市场贸易争端不断时,有一个利好消息引起了外向型企业的关注。7月20日起,中国和东盟正式按照《协议货物贸易协定》规定的时间表,对原产于中国和东盟的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五年内它们中的大部分产品关税将降至零。黑龙江省商务厅有关人士称,这是我省建设外贸多元化市场策略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地区。
原产地证明是降税大餐通行证
8月初,我省首份中国———东盟优惠原产地证书(FORME)签发给了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出口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电动机产品。凭借此证书,这批价值近13万美元的出口产品可以在进口国获得6.7%(约折合9000美元)的关税优惠。
享受降税大餐,必须先获得原产地证书。据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士介绍,出口产品办理原产地证书FORME的程序相当简单,首先在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务处办理企业注册,以确认产品是中国原产地产品,提交原产地证书FORME的申请书,最后经原产地业务科审核签证即可。
但目前降税计划已启动一个多月,除佳木斯电机外,只有另外一家申请了原产地证明。据了解,其中之一原因是,一些企业对政策知之甚少,导致不少可以享受优惠关税的产品因没有申请原产地证书而无法享受优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省对东盟市场认识不足。
东盟商机凸显龙江准备不足
近年来,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迅速发展,东盟已连续11年成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速已连续多年在30%以上,去年我国与东盟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5%。
7月20日开始,本世纪以来最大降税进程的“车轮”开始飞转。这意味着一个拥有17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为1.2万亿美元大市场的自由贸易迈出第一步。前不久来我省的广西商务厅副厅长文仲亮告诉记者,中国在加入WTO以后重视区域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自由贸易协定安排下,7000种产品绝大部分将实现零关税,这些产品约占目前中国和东盟贸易产品总额的95%。
商机凸现,但我省对东盟市场认识还不足,外贸整体水平不高。据海关统计,在与我省开展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中东盟排第七位,今年前六个月,我省与东盟国家进出口9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1%。
由于对东盟缺乏了解,我省企业过去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东南亚太穷,不在其出口扩大战略考虑之列。实际上,东盟每个国家都可能是某一类消费产品的大市场。以柬埔寨为例,对中国制造的摩托车、21英寸、25英寸彩电都有着现实的需求。东盟国家不同的发展状态,恰恰为不同档次的同类产品提供了商机。
应放开市场拓展视角
初尝甜头的佳木斯电机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东盟市场空间很大,该集团的机电产品与东盟的每一个国家都有贸易往来。此次大规模降税,更是拓展市场的绝好商机。东盟内部存在自由贸易区,到东盟投资生产可利用零关税使产品在所有成员国市场进行销售。
省国际贸易协会会长乔光汉认为,东盟国家是我省建设多元化市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地区,黑龙江省与东盟国家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工农业产品、旅游资源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开展经贸合作潜力大,双边都有进一步加强经贸交流的愿望和要求。因而,龙江企业开拓市场的视角亟须放开。
他建议,我省企业对东盟市场应进行全面了解和关注。首先,要及时了解《协议》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步骤。其次,企业可以尝试利用东盟市场打迂回战,进行转口贸易拓展欧美市场。这样既可以享受发达国家给予东盟各国的贸易优惠,也有利于鼓励企业自主品牌的创立与出口。第三,可利用东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区,企业走出去,到东盟投资生产。
东盟商机凸显,省政府已经着手助力企业走出去。今年,我省分别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举办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资贸易说明会,签约了一批高质量的投资贸易项目。
背景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定》由来:2000年,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首先提出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动议。随后,中国与东盟联合专家组于2001年递交了研究报告,提出用10年时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计划进入前期筹备阶段。
到2004年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货物贸易谈判完成。货物产品开放分为两步:第一是对较发达国家,用不到10年时间实现大部分产品零关税;第二是对欠发达的东盟新成员,给予三至五年的过渡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时间为2010年至2012年。
实际上,在自由贸易协定安排下,7000种产品绝大部分将实现零关税,而部分敏感产品则将分步进行。开放的产品约占目前中国和东盟贸易产品总额的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