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准确定位地缘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商机多多 商聚同江
2005-09-27 09:03:5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静 高永强 李玉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7日电?还没到同江,记者团一位成员就接到正在同江考察的朋友电话:“这里大有商机。”

  立刻让我们对此行充满了期待。

  9月15日,当我们赶到同江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笼罩下的小城格外清丽,一幢幢新盖的楼房、新铺的白色通港路、正在施工的厂房……无不展示着这个边境口岸正在崛起。

  与早来一步的大连源林酒店有限公司老总王元林会合,几天的“私访”让他兴奋不已:同江是个后来居上的小城。进出口货运量2003年升至全省口岸第三位,去年再跃居第二位,贸易额连续三年排名第三;同江有5000多人在俄境内经商出劳务;同江吸引了一批外来投资者落户,就连房价也涨了好几百元;还听说对岸的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也惊讶于同江变化之快,今年派人到同江招商,找客户承包土地……

  在王总的描述下,一个商机无限、生机勃勃的边境城市呼之欲出。

  “同江商机从何而来?”第二天一早,见到同江口岸办副主任李志伟,我们迫不及待地抛出了这个问题。

  来自中俄贸易持续升温背景下的地缘优势。站在同江西港,望着正待启航前往俄罗斯的货船,李志伟告诉记者,与同江隔江相望的是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从同江港出发三十五公里,便可到达对应城市下列宁斯阔耶,再往北一百二十公里,可进入素有欧亚第一大陆桥之称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同江东港还开通了轮渡码头,汽车从佳木斯出发,在同江通过轮渡到下列宁斯阔耶,货物不必倒运便可直达犹太自治州首府比罗比詹,而东港到下列宁斯阔耶的水上运距仅3公里。

  地缘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来自于准确定位,同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从立介绍道。早在2000年,该市专门请国家计委研究所专题研究同江的发展问题,当时的定位超乎同江人的想象———东北亚国际物流中转与加工贸易中心,而这也让同江人找准了发展的脉络。

  同江发展物流中心的瓶颈是什么?口岸设施不完善,交通不畅。于是,几年时间,打造口岸,修公路、架铁路。用现任市委书记韩库的话说,政府要做的是打造商机,用商机招商。对于口岸来说,物流创造商机。物流畅了,人流自然来了,资金也会流动起来。

  2000年以前,从同江到佳木斯还是砂石路,汽车要颠簸五六个小时,随着同三公路(同江———三亚)的贯通,这段路如今行来不到三个小时。如果说同三公路的贯穿让同江汇聚了人气,那么即将于10月底贯通的铁路则让同江人理解了致富路的含义。长期以来,同江口岸一直靠水路和公路运输,由于运量和成本限制,大部分货物不得不通过其他口岸绕行。2003年10月,总投资3.4亿元、由当地政府和铁道部共同投资的从同江到富锦向阳川段铁路开始修建。宣传部长从立感悟到了物畅其流即“商机”的道理。过去他曾管过招商,人家对其他条件都满意,但一听说不通铁路,就摇起了头,两年时间一户木材加工企业都没招来。这两年一听说正在建铁路,先后有50多户来谈,一期工程已经有16家企业落户,年加工能力达50万立方米。这不,今年10月底铁路将全线贯通到哈鱼岛港的消息一传出,立刻吸引来了各行各业的考察者。

  效率也是商机。在完善公路通道、建设铁路通道、畅通水路通道的同时,同江用效率创造着商机。来到同鑫市场,负责人褚银亭颇为自豪地向记者讲起80天建市场的经过。他们是去年8月随保定市政府来同江考察的。一个星期后定下来投资建市场,9月8日,到同江签协议,边设计边施工边办手续,仅10天准备时间,18日正式动工,12月8日开业。褚银亭告诉记者,作为投资者,他对这样的进度相当满意,不到一年的时间,市场除了吸引各地业户及俄罗斯购物者外,还从北京引进了一个发包公司,这里正在成为中俄商家开展轻工贸易的又一集散地。

  被商机吸引而来的外来投资者也在为同江创造着商机。去年,晓龙经贸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集仓储、境内外批发销售为一体的对俄果蔬建材批发大市场。市场内除了有铁路专用线,还建立报关大厅,企业缘何建报关大厅?负责人之一刘晓东解释说,水果、蔬菜是新鲜时令货物,口岸通关的一个环节受阻,损失将无法估量。目前,对我们企业的报关报验,同江海关、边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做到24小时受理,随叫随到。建立报关大厅后,可实现更加快速的通关,不但使我们企业受益,还可吸引更多的同类企业形成聚集效应。

  即将结束对同江的采访时,记者一行来到三江口岸边,只见江面辽阔,蔚为壮观。同江的朋友介绍,同江与对岸可四季通航,夏天的轮船、冬天的冰上汽车、春秋溜冰之季的气垫船,时时穿梭于两岸间,活跃着边境贸易。而在未来,随着东北亚国际物流中转与加工贸易中心的打造,商机无限的同江,让我们见到的该是“引千帆竞发,汇万商出海”的更加壮阔的场面吧。

 

俄罗斯原木源源不断运进同江港。本报记者 蒋国红 摄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