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通过加工转化和畜禽过腹促增值 友谊县、场合力把粮食“吃干榨尽”
2005-09-27 17:04:55 来源:双鸭山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7日电 (记者 杨军)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促进下,友谊县、场合力,不断延长产业链,将粮食“包袱”变成资源优势。目前,该地区每年约有七八成以上的原粮,通过企业加工转化和畜禽过腹消化进入市场增值,农户因此年增收近6000万元。

  友谊县农业及畜牧业资源丰富。境内的友谊农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黑龙江垦区的“畜禽养殖大场”。近140万亩耕地,可年产粮豆30万吨以上。同时,年饲养畜禽总量超百万头(只)。

  为实现“富民、兴场、强县”,友谊县从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入手,积极帮助农场实现由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通过招商,县、场先后建起大麦、水稻、大豆、玉米等资源型粮食深加工企业和大鹅、肉牛等畜产品加工生产型企业40余家,引资总额近3亿元。

  大麦、小麦、大豆、水稻、玉米和大鹅、肉牛等产业链条带大了粮食生产、加工、转化的产业规模。目前,友谊县、场粮食生产年综合加工能力为30多万吨,大鹅和肉牛屠宰年加工能力分别为500万只和10万头,均位具全省前列。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初步显现。

  生产车间连着田间地头,企业和农户实现了双赢。每年,友谊地区加工转化粮食都在近20万吨。靠此,龙头企业们收入4000多万元,广大种粮户增收2000余万元。

  畜禽过腹消化市场增值。“肉牛、奶牛、生猪、肥羊、家禽和特种养殖”六大基地的100多万头(只)畜禽,一年可吃掉“口粮”6万多吨,粮食过腹转化后,每斤粮食可增值0.2至0.4元。“粮变肉”、“粮变蛋、“粮变奶”,为农户“变来”三、四千万元的效益。

  “吃干榨尽”,50多万吨的秸杆被养殖户当做饲料粮,100多万吨的玉米芯被糠醛厂加工成化工产品。随着粮食深加工产业链的不断延长,秸秆、玉米芯等废品也成了“宝贝”,一个新的循环经济链条正在友谊地区形成。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