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9日电 为了让艾滋孤儿能读到美妙的故事,哈市9岁小学生孙慧熙捡了5年废品。孙慧熙小朋友不同寻常的举动经本报报道后,感动了众多读者,好多成年读者对照孙慧熙的举动感到汗颜,并表示支持孙慧熙,让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奉献爱心。但也有读者认为,让一个9岁孩子的肩膀扛起为艾滋孤儿建图书室的担子太沉重了。还有读者认为孙慧熙的行为不值得宣扬,因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捡废品帮助艾滋孤儿不是一个小学生该干的事情。赞赏:我们为他骄傲看了本报的报道后,很多读者告诉记者,他们只想说“感动”这两个字。一位读者留言,“9岁的孩子能做的事,我们却想不到,我为我们黑龙江有这样的人而感到骄傲和无比的自豪。 ”另一位读者说,“看过报纸,我被这位黑龙江的小弟弟所感动了,他不仅仅是他父母的骄傲,他也是我们黑龙江的骄傲。我相信,我们所有的黑龙江人都会因为他而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吧!” 哈市一位姓王的读者认为,对孙慧熙的行为要鼓励,并希望大家都以爱心、俭朴、助人为荣。
反思:成年人太麻木很多读者在读了孙慧熙的事后进行了反思,一位读者说,“9岁捡了5年的垃圾,那5年前也就4岁。4岁有的孩子连幼儿园也没上呢,值得我们深思啊!”一位读者留言说,“我今年19岁了,比他大10岁,我都没有做到他那样,相比之下真是自愧不如。”
一位读者说:“孙慧熙能做到的,其实大家都能做到,只是忽略了而已,这证明有些孩子比我们更关注这一点。我们成人现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有些麻木,很多的时候是视而不见!”一位读者看过本报的报道后发来留言:“我自己感到无地自容,我向这个孩子致敬,愿好人一生平安。”
反对:捡废品浪费时间读者中也有用反对的声音来阻击孙慧熙献爱心的。一位读者认为,为艾滋孤儿建图书室是一个沉重的担子,让一个9岁孩子的肩膀来支撑这样沉重的“爱心”,是一种误导。读者陈旭说,“爱心天使”不值得张扬。陈旭认为,对于孙慧熙的行动应当给以必要的制止。一个仅仅9岁的孩子,和所有的孩子们一样,他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他有自己应该有的童年时光。儿童时代,既需要学习,还必须有足够的玩耍和休息时间。一个孩子,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让他继续用捡废品、拾垃圾的方式积聚资金的话,要不就把他累垮了,要不就照亮了别人而势必毁灭了自己。”“对于少年儿童的一些超常人的举动,不宜盲目吹捧。孙慧熙的这一举动,已经超出了他这个年龄段的思维,看起来是好事,其实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