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供求"不对口" 哈尔滨餐饮业800元/月雇不到服务员
2005-10-09 09:27:1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0月9日电 “高薪急聘服务员、点菜员、迎宾员、服务员800元/月,100%酒水提成……”近几个月以来,在哈市大街小巷的中小餐馆门前或窗上,很多都醒目地贴上了这类招聘服务员的广告。在开发区、嵩山路等餐饮业集中地段,大约有七成酒店都打出了招聘服务员的招牌,有的酒店竟打出“半月结薪”的招聘广告吸引优秀服务员。服务员奇缺成了近一阶段餐饮服务业的软肋。

  饭店老板到外地请服务员

  前几天,马端街上生意兴隆的“老王锅烙”突然闭店关门了,店门口张贴着招聘服务员的广告。记者联系到老板王永滨时,他正在吉林省的农村招聘饭店服务员。

  据王老板讲,近半年来,服务员越来越难招了,到人才市场和家政公司招人,应聘的人倒是不少,但要求条件特别高,不但要工资高,还要包吃包住,三天一发薪水。有的服务员来了,熟悉几天环境就跳槽走了,走时连招呼都不打,搞得他措手不及,只好找家人帮忙。由于缺服务员,客人常常都要自己到啤酒箱里取酒开瓶,有时还不停地到厨房里催菜,一些生客感到招待不周,点完菜就不满意地走了,有的素质较差的客人还出现了“跑单”现象。最近一段时间,饭店实在缺服务员了,只要来应聘的就收,可是这些刚进城或刚来打工的年轻人啥也不会,摔盘子摔碗,点错菜,得罪客人的现象几乎天天都有。国庆节到了,服务员们都想回家过节,给多少加班费也不行,陆续都离开了饭店,能不能回来还是个未知数。没有了服务员,饭店就无法再正常营业了,他只好关门到外地“请”服务员。

  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市餐饮服务业普遍存在用工难问题。“从事餐饮行业,厨师固然重要,但是服务员也必不可少。服务员人数不足对于餐饮业的打击是致命的!一个餐厅如果缺少1名服务员,每天必然会因运转不灵、服务不周等原因,直接得罪3名顾客,如果加上顾客口口相传,甚至可以间接得罪更多的顾客。”据哈尔滨大丰收餐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曲铁栋讲,尽管现在很多餐饮店都不断降低对服务员的要求,提高服务员待遇,月薪从几年前的400元涨到了700-800元,但服务员仍然供不应求。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服务员,金紫荆酒店打出了“半月结薪”的招聘服务员广告。据该店人事部张某介绍,由于该店是电脑点歌和点菜,招聘的服务员必须得有一定文化基础,可应聘的服务员多数都不具备这种素质,这就导致该店目前服务员人数缺口达到40%左右。为了给服务员一个稳定收入的保障,该店才打出了“半月结薪”的广告,希望以诚信的态度招聘优秀服务员。

  供求“不对口”导致大缺口

  记者从哈尔滨市人才市场了解到,过去服务员在吸收用人岗位排行榜中都是不被重视的,可是近两年来,招聘服务员的单位和人数上升到了用工榜的前二三名位置上,尤其是餐饮、宾馆、洗浴、商场等服务性行业,服务员出现了奇缺现象。粗略统计,一周之内服务员岗位供求缺口在3000-4000人次,造成缺口的主要原因是,想做服务员的人由于年纪大、期望值高等原因导致餐馆不愿意招;餐馆想招的人,却因为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等原因难以安心持久。据该市场总经理赵树智任讲,从目前的市场供求关系来看,招聘者和应聘者出现了“两头怕”的现象。服务员因岗位工资相对过低,每日工作量超过10个小时,没有休息日,“黑心”老板在服务员过试用期加薪水时,以各种理由将其开除或扣留工资,怕辛苦劳动换不回来应得的报酬;而酒店老板花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培训服务员,服务员业务知识精通了,经常会被同行业“挖”走,酒店老板怕自己当“人才摇篮”。

  据报达家政职业介绍部付经理介绍,现在餐饮业的“用工荒”现象正在蔓延,供求不对口还有很多方面。餐饮服务业用工人员都有年龄和形象的要求,许多中年求职者不符合条件;一些来自农村的青年求职者,大多都三五成群,求职时也不愿“拆帮”,但用人单位不愿团体接收。付经理告诉记者,酒店对服务员缺乏社会保障机制,兴衰起伏过快,发展前景很难预测等一系列问题,也是导致现在缺工、短工的主要原因。

  “优秀服务员的短缺,不但影响酒店的生意和市民就餐的质量,同时也将对哈尔滨餐饮行业的形象大打折扣。”据市商业局饮食服务处的周莉处长讲,目前,哈尔滨有两万多家餐饮企业,多数酒店都缺少优秀服务员。一些消费者常常因为服务质量不好而投拆酒店,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许多外地或国外游客来到哈尔滨,酒店服务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哈尔滨的城市文明形象。

  服务员呼唤劳动价值回归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尽管大多数餐馆都称降低对服务员的要求,提高服务员的待遇。但是,中小型餐馆招聘服务员的待遇仍然普遍偏低。一般的小型餐馆,服务员收入一般在350-400元/月,包吃包住。中型餐馆一般也只有450-500元/月,包吃包住。在宣化街附近的几家餐馆,记者随机采访了三名服务员。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太累了,一天要做10多个小时啊……”服务员小阎说,她们每天早上7点开始上班,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多。收拾桌椅、擦洗店面、摘菜、洗菜、切菜、给客人端茶送水、上菜等每天都在不停地干活,有时感觉自己就是个机器人。服务员小那则认为,当服务员就是“伺候人”,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一旦年纪大了,就算自己不想走,老板也要你走人。工作时还经常受气,上菜慢了、菜不合口味,客人往往会向他们发火。还不如早做打算,去找其他的工作。令几人最担心的是,由于老板没有与她们签订劳动合同,一旦辞职,老板很可能会找借口不给工钱。她们说,很多老乡在辞职时都遇到过相同的麻烦,很多人工作几个月没有领到一分工钱。

  繁重的劳动、较低的工资和社会地位,使服务员的付出与回报不符,必然导致劳动力资源缺失,大量服务员纷纷转行的局面。不仅如此,不少中小饭店为了追求利润,使用各种手段降低、克扣、拖欠服务员工资,或在服务员快干满试用期时把她们赶走,再招新的服务员,再赶走,这样循环“省钱”,导致许多务工者不愿从事餐饮服务。此外,餐饮业的服务员多为16岁到25岁的农村女青年,超过这个年龄就考虑回家结婚或者从事其他行业。由于职业寿命短暂,这个行业队伍就需要大量年轻女性及时补充,如果补充过程滞后,就会出现服务员短缺现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场处处长孙铁夯认为,尽管进城务工人员是餐饮业的主力军,但他们在劳动关系中依旧处于弱势地位,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在多数餐饮企业中,一直都存在劳动关系不规范、劳动合同签约率和履约率低、不履行最低工资标准等诸多问题。在一些个体餐饮店,采用的多是口头劳动协议,由于缺乏必要的书面合同依据,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与纠纷,进城务工人员往往处于吃亏受损的境地。孙铁夯认为,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劳动力市场的正常现象,通过市场调节可以促进劳资关系的改善。企业必须尊重外来务工者合法权利,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所提高,并能如实兑现。只有这样,才能用真心留住员工,餐饮业才能真正走出花钱找不到服务员的尴尬境况。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