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4日电 11日,大庆市一家大型超市“猝死”,又有百余家供货商被套牢。据了解,从超市业态出现以来,仅哈尔滨市就至少有10家大型超市相继倒闭关门。而每家超市倒闭都像一个蓄谋的陷阱,大额供货商货款、银行贷款被拖欠,引发供货商哄抢货物、堵路、上访等问题不断。据不完全统计,由于超市的相继倒闭致数百家供货商被拖垮,近亿元货款被超市占压。如何解决超市与供货商之间的矛盾已经刻不容缓。
亿元货款被占用
据省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李远志介绍,目前,仅哈尔滨市就有隆马特、万集源、普尔斯马特、诺玛特、新一佳等至少10家大型超市因各种原因“猝死”。连锁超市企业倒闭的原因很多,但一般情况下的导火索是:零售商将货款挪作他用,延期付款,供货商担心企业倒闭后无法偿还货款而停止供货,零售商突然被断掉血脉,因此快速死亡。据不完会统计,哈尔滨市至少有近亿元货款被零售商占压。据介绍,哈尔滨市曾经辉煌一时的隆马特超市关门歇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挪用供货商巨额货款,后来无力支付,供货商断货,超市经营不下去,最终导致“猝死”。而当时隆马特超市拖欠400多家供货商货款达3000多万元。
2004年9月末,在哈市开业仅1个月的普尔斯马特非会员店———诺玛特超市,由于拖欠供货商货款和员工工资,被迫关门。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诺玛特超市拖欠供货商货款达200万元。哈尔滨市万集源超市于2002年7月关门时,拖欠供货商货款近千万元。
据李远志讲,隆马特超市关门后的几年时间里,哈市数十家超市相继开张,均采用先进货后付款的方式经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供货商成了“弱势群体”,只好“心甘情愿”地向零售商赊货。目前,绝大部分零售商都占用供货商相当数额的货款,把这部分货款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用作商场的日常运营。而且部分商场还把这部分资金用来开新店或投资其他行业,使得供货商长期得不到货款。
哈市某超市一位王姓经理表示,现在的超市经营中,占压供货商的货款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命脉,这样比融资或贷款便宜得多,而且没有成本。因此,许多零售商都会尽可能地把付款时间拖长一些。
数百家供货商被拖垮
李远志表示,按道理,供货商也可以占用零售商的货款,让他们进货之前预付货款,然后推迟发货时间。但是,现在是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几乎没有几家供货商能够“牛”到这种地步,形成的先发货后付款的规则谁也不敢轻易打破。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业规则”,明明不够公平合理,也没有人敢率先打破。由于零售商长期拖欠供货商货款,使部分供货商无力经营,最终被拖垮。
哈市万集源超市在歇业时拖欠500多家供货商的货款。据不完全统计,哈市歇业的几家超市至少拖欠了2000家供货商的货款,有数百家供货商被拖垮。
而目前,在哈市还有几千家供货商在遭受超市的盘剥,虽然还没有被拖垮,但也是勉强维持。据了解,目前的市场是买方市场,卖方产品想打入某个超市,先要通过关系交纳“通道费”,而且还得先赊货,赊货款少则几千,多则上万。每逢超市装修、促销、店庆或开新店,还得交纳一定的“赞助费”,让本就薄利的供货商举步维艰。而且货款拖欠越多,越不敢停止供应货物,害怕得罪零售商,担心以前的货款收不回来。有的供货商只能眼睁睁地被零售商拖垮。
11部门联合整治
今年9月起,商务部会同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11个部委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行动,打击一些商业零售企业恶意占压、骗取供货商货款的欺诈行为,以保护相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省商务厅有关人士表示,该项整治行动旨在提高零售商的诚信意识,使零售商骗取供货商货款的现象得到预防和有效遏制,恶意占压供货商货款的状况得到改善,促进零供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建立正常、良好的商业伙伴关系,从而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零售行业有序发展。李远志表示,有关部门的整治行动可以有效遏制零售商占压货款的问题,但也只是权宜之计,市场的公平必须依靠法律来维护。
专家提示:造成连锁超市突然“猝死”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超市经营不善,无法支付供货商的货款;二是供货商私自挪用货款进行其他投资,一旦失败必然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倒闭。易“猝死”的超市通常有三大特征:一是超市的经营状况逐渐恶化,客流量大量减少,商品的销售量迅速下降;二是超市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新的投入,长时间不装修、装饰店面,不更换出问题的设备等;三是本身并无深厚经济实力的超市、大卖场扩张速度太快,一旦出现一点变故,极易造成资金链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