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0月19日电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仙逝的消息传出,在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校校园里引起了震动,“巴金的作品为文坛提供了一种热度,一种对青春的关注,充满了灼人的激情”,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振亚的话代表了许多师生的心声。
听到巴金老先生逝世的噩耗,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和学生非常震惊,这个不平凡的老人不仅是20世纪文坛最耀眼的明灯之一,是20世纪文坛的一种精神,一种象征。而且,他顽强的生命力,让人们已经习惯了他对病魔的胜利,习惯了他对时间的胜利。罗振亚教授认为,巴金先生的离去是让国人惋惜的一件事情,20世纪文学界的一盏明灯熄灭了,标志着一个文学时代的结束。他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启迪。他在作品中对人物的剖析、心理描写、内心独白、潜意识等创作手法还会继续影响着后人。他对文学始终如一的虔诚,真诚的人格追求,可贵的自我反省,丰厚的文学业绩,对文学艺术的探索,已经影响了几代人,并将继续影响几代人。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和影响力还留在这个世界。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副教授刘绍信认为,巴金的作品寻求与时代、与现实结合的途径,可以看作是20世纪社会现实的折射和反映。20世纪30年代的“激流三部曲”是他创作的高峰,被称为“青春的颂歌”,激励、鼓舞、启迪着青年人。而到了20世纪40年代,他的创作风格改变了,突出了一种冷静、深刻、自然,在艺术上达到了无技巧的纯熟境界。20世纪80年代,随着《随想录》的出版,他的作品在艺术上体现了一种真诚、坦率的品格,是人格的一种外化。
巴金先生逝世的消息成了校园里大学生谈论最多的话题。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姚丽同学说,在中国人民处于被压迫的水深火热中时,巴金先生用笔作刀枪,揭露现实、批判黑暗,为中国人民的觉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他的《家》、《春》、《秋》仍是大学生们最爱看的书籍,他的作品、他的为人都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