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广场,铺上草坪,城市需要绿野的空气;乡村里盖些楼房,农民说,我们也要像城里一样生活。缩小城乡差别,让人民的生活和谐到一个层面上。我们是在这样做:经济融合是路,文化建设是桥。
当然,我们做的还不够。一旦走出城市,马上就会感觉到,乡镇的人们在日常生活逐渐富足的参照下,文化生活便显得单调。虽然,电视有了,可学生们说,我们想看更多的书;姑娘出嫁了,也想有自己的乐队或歌手;每个村落,最好有个像样的场所,可以演戏,可以自娱自乐;更希望有自己的电脑,和城市连起来……是的,我们每年都获得土地上的丰收,多年并不缺少城市的美味。但是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没有文化的生活,就不算生活的真正丰收。
过去的几年我们努力这样做了———哈尔滨的“百日百场”群众文化活动,齐齐哈尔的“七彩周末”,牡丹江的“金秋市民节”,佳木斯的“三江之声”,大庆市的“激情之夏”百团广场文化。同时,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到乡镇,于是有了逊克的“红玛瑙艺术节”,木兰的“滚冰节”,望奎的“皮影大篷车”,勃利的“家庭音乐会”等活动。尤其是去年的“金色田野”农民艺术节和今年的“城市之光”文化活动,全省城乡弥漫着前所未有的文化气氛。
人们认为,这仍然不够。办活动总是阶段性的,要使文化生活真正丰富起来,是要将文化融进生活的每时每刻中。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其旨在通过文化建设来缩小城乡差别,用以体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以人为本,让生活愉快起来,体现科学发展观。那么,改变目前城乡文化生活状况,就该从群众文化工作入手。在阵地、队伍、作品、形式上加强,虽然这需要财力和时间,但我们必须依据现有的条件努力去做。因为这是打造新型龙江人的重要一步,是走向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