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0月20日电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和透笼街交叉口,有一栋6层高的建筑物,该建筑物从2002年初投入使用至今,3年时间内三易其主,3任主人都在此开大型购物中心,让很多人不解的是,为什么一个处于繁华地段的大型购物中心,在3年时间内频频易主?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和透笼街交叉口的贯通购物广场已于近日被北京新燕莎集团正式收购,这是该建筑物投入使用3年多时间内换的第3任主人。
贯通购物广场的前身———中艺透笼广场是由黑龙江中艺瑞宝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和香港生呈(太平洋)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位于哈尔滨繁华的商业黄金地段道里区地段街和透笼街交叉口,是一个地下一层,地上六层,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商场,2002年1月开始营业时,商场的经营定位是集购物、娱乐、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商城。
2002年12月30日,开业仅一年的中艺透笼广场宣告停业,商场贴出通告,称因消防设施不完备,未经消防部门验收,中艺透笼广场需要停业整改,要求业户在3日之内将货物、货架全部搬走,否则将异地封存。同时商场承诺,整改后,会提供全额退款、回场经营和参股经营等方案供业户选择。
2003年上半年,“中艺”突然将51%的股份转让给贯通集团,同年末,贯通购物广场经过重新装修正式开业,经营定位是以国内外中高档品牌服装、皮鞋、百货为主,并结合超市、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大型购物广场。
2005年7月13日,开业不足两年的哈尔滨市贯通购物广场又向该商场内进行正常经营活动的供应商发出了一份通知,要求各供应商7月31日19时前从该广场撤柜,该广场要进行闭店调整。同时,从贯通购物广场内传出了该广场即将与北京新燕莎集团合作的消息,虽然当时贯通购物广场工作人员极力否认这一消息,但记者经多方求证了解到,7月末,新燕莎集团已派工作人员进入贯通购物广场。
为什么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三易其主,有关专家认为,贯通购物广场所处的道里商圈内商场过于集中,同时各商场之间的经营业态几乎雷同等,都加剧了商场间的竞争。
按习惯,道里商圈指东起一面街,西至尚志大街,南起田地街,北至石头道街的这一地理区域。在道里商圈周围集中了哈一百、曼哈顿商厦、世纪联华购物广场、贯通购物广场、金太阳精品城、华联商厦、联升地下商场、透笼轻工批发市场等商场,它们的经营面积都在万米以上,互相之间的距离也很近,其中透笼轻工批发市场、振龙小商品批发市场和太阳轻工批发市场3家批发市场的总营业面积达6万平方米。
同时,道里商圈距百年老街中央大街步行只需几分钟的路程,中央大街及其辅街的商店营业面积是26.4万平方米,附近万达商业广场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加上一些品牌专卖店及鞋店等,道里商圈周围共有大大小小各类商场近30家,这近30家商场不可避免地分散了贯通购物广场的客流量。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周游认为,道里商圈内各商场经营业态过于单调也加剧了商场间的竞争。在商业领域,可以按商场经营面积、经营品种的不同,将零售商场的业态结构分为百货、超市、便利店、仓储店和专卖店,一个商圈需要这五种不同经营业态的相互支撑。而道里商圈内的哈一百、世纪联华购物广场、华联商厦、联升地下商场等经营定位都是集购物、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大型购物广场,即百货店。加上中央大街上的一些品牌专卖店,道里商圈及其周围虽有近30家琳琅满目的零售商场,但只有百货店和专卖店两种经营业态结构,虽然有的商场内有超市,但规模都很小。这种经营定位既让顾客感觉不到新意,也加大了商场之间的竞争,降低了商场的利润空间。
北京新燕莎集团黑龙江华龙广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兆强对记者说,新燕莎集团进入哈尔滨市之前,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调查后他们认为,哈尔滨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很强,所以新燕莎集团对哈尔滨市场充满信心。张兆强说,“燕莎”不是“中艺”,也不是“贯通”,它有自己的经营模式,并会根据当地市场情况进行调整,但不会受以前商场经营情况的影响。对于新燕莎集团入主“贯通”后的经营业态,张兆强表示肯定要做百货业,具体情况不便透露。但是据一位曾在北京新燕莎集团工作过的员工向记者透露,新燕莎集团入主“贯通”后,可能采取奥特莱斯(OUTLETS)的经营方式,即市民熟知的“名品折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