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0月20日电 学生们都在上课,一个孩子突然离开座位在教室里散起了步;为了上自己喜欢的课,有的孩子在学校走廊的地上打滚大哭……伴随着新学期开学,哈尔滨市很多小学教师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咋这么难管了?哈医大公卫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专家认为,一些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与亲子关系不协调和孩子难管有直接关系。
新学期开学才一个多月,就陆续有很多老师反映,现在学校里难管的孩子越来越多。一些孩子表现偏执且脾气暴躁,还有一些孩子总是沉浸在自我世界中拒绝与他人相处。这让一些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老教师都无法理解。
据哈尔滨市动力区一所小学校的老师介绍,她教一年级语文,开学后,她所在教研组的老师经交流发现,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一些特别的孩子,他们或者在上课时突然离开座位在教室里溜达,或者干脆跑到操场上。更有一个孩子,从报到那天起,就成为学校关注的对象。在报名的当天,这个孩子就执拗地不肯回答老师的任何提问。入学后,他经常在课堂上突然拍桌子,大声尖叫,或者大喊着在教室里奔跑。他的这些行为让老师感到莫名其妙,老师多次告戒也不起作用。
哈尔滨市道里区一所小学的学生小敏,几乎让全校老师都感到头疼,她固执地要给自己安排课程表。如果不是她喜欢的课,她经常会躺在教学楼走廊的地上打滚、大哭,吵得整所学校的学生都没法上课,不但老师说不听,即使家长来了都不管用。
近日,哈尔滨市道里区一所小学的张老师特意去哈医科大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教研室找专家咨询,为什么现在的一些孩子总有各种莫名其妙的举动,上课时突然离开教室、拒绝和同学交流、老师让站队怎么也不听……张老师非常想知道,这些难管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些在学校里让老师难管的孩子,在家里也让家长们头疼不已。一些家长不禁无奈地表示,打了、骂了都不管用,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东东,父母都是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因为父母工作忙,东东从小在姥姥家长大。东东的姥姥非常溺爱他,对他百依百顺。在东东3岁时,父母把他接回家,却发现东东特别难管。他不喜欢跟人亲昵而且经常显得暴躁易怒。上学后不久,东东的父母经常被老师“请”到学校。东东不能安静下来哪怕只有3分钟,不停地扭动、走动和奔跑。他经常对同学大声吼叫甚至大打出手,因此同学关系非常不好。由于小动作不断,东东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学习成绩非常差。父母对他讲道理、打、骂都用过了,但仍不管用,他回到学校依然我行我素。一个6岁的孩子,让两个大人心力交瘁。
家住哈尔滨市南岗区的李女士的孩子今年7岁,从4岁开始,就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与众不同。他显得多动而且易怒,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大哭大闹不止,而且特别难哄。李女士以为他只是任性、调皮,并没有放在心上。可当孩子上学后,这种情况就越来越严重,孩子经常与同学打架,无法与其他的同学相处,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学习成绩非常糟糕。李女士只能通过打骂进行管教,但毫无效果。才30岁出头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苍老的李女士告诉记者,从跟孩子的父亲离婚后,她就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可孩子却如此难管,她非常着急。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武丽杰主任介绍说,针对孩子越来越难管的问题,该教研室在前一段时间曾对哈尔滨市近2000名儿童做了调查,发现其中13.97%的孩子存在自闭、偏执、多动等问题,这主要与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有关。
武丽杰认为,家庭环境往往是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家庭结构的稳定性、亲子关系如何以及对孩子的养育方式等对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成长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受父母间争端、暴力、纠纷等生活氛围的影响,因长期的恐惧、压抑和自责进而发展成沉默寡言、孤僻,或易冲动。一些因家长过于追求学业、事业上的发展而被忽视了的孩子容易失去自尊和信心,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武主任提醒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生理健康外,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表现以及发育与同龄孩子明显不同,表现出爱哭闹、暴躁、说话晚、走路晚以及明显远离他人等行为,应及时带孩子去相应机构进行咨询、检查。同时,学校和家庭都应该行动起来,真正地关心孩子,用亲情去教育和感化孩子,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