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0日电 在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水师镇,人们都在被一个为水师的教育事业做出无私奉献的人所感动:他为贫困的孩子圆了追求知识的梦想,架起学子们通往成功殿堂的桥梁,给父老乡亲们筑就了“知识改变生活”的绿色希望。他就是昂昂溪区水师镇骄傲公司的董事长——陈丕清。
1997年,为了改变水师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落后现状,任水师镇副书记的陈丕清,在进行了两个月调研的基础上,对全镇11所中小学做出了“并校”的改革决定。他走村串户,向村民阐述并校的原因和并校后对孩子教育的好处,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各方的拥护,使并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通过合理配置教师,规范了教学科目,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教育教学走上了正规化的轨道。为了不使对村民的承诺成为一张空头支票,陈丕清向亲朋好友借债20万元,解决了购买通勤车接送孩子上学等很多具体问题,对部分教师也做了合理安排。并校后学校由原先的10所合并为5所,经过对教育资源重新整合,水师的教育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并校工作的成功,开创了我省农村合理优化教育资源的先河,2000年全市农村网点布局调整现场会议在水师镇召开,市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对水师镇并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被作为一个试点,面向全市推广。
陈丕清在市实验中学任过八年教师,对教育有着执着地热爱。在任水师骨胶厂厂长期间,因水师中学没有升入市实验中学的学生,为了促进学校教育发展、激励学生学习,他自己掏腰包拿出2000元钱奖励给了考入实验中学,实现水师中学“零的突破”的程智梅同学,解决了学费难题。
三家子村的梁杰同学考上大学后,无钱念书,陈丕清同志听说后又对她进行了资助,直至梁杰同学大学毕业。爱心是不需要回报的,更是无止境的。陈丕清所资助的贫困学生李圣军,到大庆“宏志班"后,因家庭困难,李圣军晚上从来不吃饭,把省下来的饭费寄回家里救济家人,以自己的健康作代价为家里减轻负担。陈丕清知道后,一个劲地自责,从那以后,他每月给李圣军寄去400元钱,解决其就餐问题,并告诉李圣军,“家里的事情我负责,你只管吃饱,努力学习就行了。”他给李圣军家盖了房子,买生活必需品,给李圣军的父亲和姐姐买药看病,打井、买化肥,尽其所能,为李圣军解除了后顾之忧。虽然李圣军如今已走进大学校园,但陈丕清的资助从没停止过。
2002年,陈丕清毅然下海经商,承包了濒临倒闭的水师骨胶厂,在当时看来他这不被人理解的举动却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企业即使在停产期间,仍然发放给工人每月120元的生活费,这是很多民营企业都做不到的。200多个家庭的就业问题解决了,就意味着减少很多失学儿童和贫困生。也就是在这一年,陈丕清许下一个诺言:水师中学每考上重点中学一名学生,我就奖励1000元。直至今天,这个承诺不曾间断。水师中学自2002年以来,升入重点中学的考生逐年增加,到今年已有14名。
陈丕清所传递的不仅仅是希望工程的火炬,更是传递着爱心的橄榄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他让我们所有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