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1日电题:非油产业更精彩
40多年前,在苍莽的松嫩平原上,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让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如今,同样是在这里,有着光荣传统的油城人也在进行一场“会战”,那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实施可持续发展。
应该说,与煤炭、林业城市相比,眼下油城的日子过得还是挺滋润的,完全可以再挺上个三五十年,不愁吃穿。但决策者没抱这种态度,而是未雨绸缪,抢抓机遇加快调整的步伐,谋求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可贵的远见和负责精神。特别是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我省启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以来,大庆市在确保石油持续稳产和壮大石化产业的同时,还通过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等手段,上项目、建企业、兴园区,发展食品加工、纺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非油”产业,由过去的石油“一枝独秀”,变成了百花竞放。在石油输送管线密布的油城,随处可见已投产或正在建设中的大项目:东北三省最大的集成电路芯片加工区、年产150万件羊绒衫的轻纺工业园、大豆高新产业园……这些投资规模数亿甚至几十亿的新兴产业虽占全市经济比重仅三分之一左右,却已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有人打比方,油城就像荒原上崛起的一位巨人,单一的饮食使他变得有些营养不良,对国家经济建设承担的过多的责任也让他开始体力透支。如今,通过发展接续产业、替代产业,丰富了食谱,增加了营养,巨人正在重新焕发青春,变得更加强壮和充满了活力。
油城的发展思路有着很好的示范意义。从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居安思危的紧迫意识,更需要有定位准确的发展思路。既要继续挖掘传统强势产业的潜力,尽量延长产业链条,又要统筹规划,借助政策和资源优势大力兴办其他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使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齐头并进,互为依托,从而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尤为关键的是,发展新兴产业一定要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内涵和质量。同时,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载体作用,打造产业集群,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高地,带动经济全面腾飞。
展望油城的未来,石化产业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唱主角,但随着“非油”产业配角的表现越来越精彩,在这个日渐广阔的经济大舞台上,还会有多少好戏即将上演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