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1月2日电 明年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将紧紧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在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彰显城市特色品位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1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2006年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工作思路的情况汇报。
据了解,明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起步年,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工作将围绕2007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2009年举办大冬会全面推进。
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明年启动
结合城市空间布局拓展,明年哈尔滨市将启动实施轨道交通一期工程、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桥工程和松花江公路大桥拓宽工程,谋划启动三环路工程,加快构建城市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结合大顶子山水利枢纽截流后城区段水位提升的新变化,启动实施松花江城区段沿岸开发改造和景观建设工程,高标准打造沿江风景长廊;结合城市容量扩张,完成磨盘山供水工程,实现向城区供水目标。
大力推进松北区开发建设
紧紧围绕两岸繁荣要求,实施新行政区建设工程,努力打造哈尔滨发展新格局。明年哈尔滨市将大力推进松北区开发建设,重点实施三环路江北段、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工程,为松北区大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推进呼兰区建设,重点实施老城区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和新城区路网建设工程,为呼兰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将加快松北、群力住宅新区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居住需求。
“马路拉链”有望解决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建设粗放管理问题,有关部门将积极推进规范化、集约化管理,努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在城市建设中加强沟槽工程统筹管理,解决重复开挖、野蛮开挖问题;拆迁过程中实行湿法作业,解决扬尘污染问题;加强建筑垃圾残土运输管理,解决沿街撒落影响市容问题;加强施工噪声管理,解决施工扰民问题,努力减少城市建设对企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影响,真正把好事办好。
开发兆麟街区等保护街区
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环境建设难点,继续把环境综合整治向贴近群众生活、影响城市形象的领域延伸。有关部门将组织拆除小区遗留建筑、弃用自行车棚、锅炉房、烟囱及临时棚户点、路中杆体,清除环境建设“疤痕”;开展旧城区域性综合整治,创建一批达标庭院和景观庭院,推进市政土路改造、背街巷道铺装、社区广场建设和无灯街路灯安装,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区环境;对重要出城口等城市门户地区进行综合整治和升级改造。同时,充分挖掘哈尔滨市独有的建筑文化特色资源潜力,进行保护、继承和创新,实施兆麟街区等重点保护街区和建筑保护性开发工程,凸现城市的建筑风格;实施重要交通汇合口周边环境整治,打造城市特色风格亮点区。
实施城市绿化工程
实施生态保障工程,努力构建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坚持大绿化和治污相结合,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实施以城区规模绿化、郊区造林绿化为重点的大绿化工程,以何家沟综合整治、文昌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为重点的水环境整治工程,以道里区集中供热三期、西南部集中供热二期、哈热电厂扩建为重点的大气治理工程,加快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力争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据介绍,关于明年城市建设工作的思路,有关部门将进行深入论证,形成正式方案后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市人代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