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4日电 题:抓机遇,老城迸发活力——哈市道外区经济社会保持良性快速发展
回眸“十五”期间巨变,道外区令人刮目相看。借与原太平区合并之历史机遇,道外区上下齐心协力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老城区迸发出新活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今年前3个季度,全区完成财政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29.6%,增幅和总量均列全市8区第三位。
两个项目协议引资89亿元——放水养鱼,优化环境,使投资者在道外区如鱼得水
作为老城区,如何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新空间?道外区委、区政府面对哈东开发的历史机遇,科学规划长远发展目标,为经营者创造最好的投资环境。
——抢抓道外区与原太平区合并的有利契机,道外区充分发挥哈东地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西部老城区传统商贸业的良好基础,确定了“建设东部市场园区和西部批发基地”的整体思路,不断强化太平桥、承德广场等两个商圈的辐射功能,并在其周边大力发展餐饮文化街区、家电批发街区、家居装饰装修区。
——沿二环路,建设全长17公里、面积330万平方米,集金融机构、商务会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哈尔滨金融保险总部经济带。同时,在哈东站、航运站和主干街路周边,招商引资建设现代化物流区及机电、药材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专营街区。
目前,道外区有5万多下岗职工在62个专业批发市场就业,其经营的产品涉及到6大门类两万多种商品,市场年销售额超过200多个亿。通过广泛开展系列招商活动,“哈东开发”和“三马”地区改造两个项目协议引资就达89亿元。今年2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8.38亿元,13个项目建成试营业,其中投资600万美元的沃尔玛超市、投资9600万元的百强汽车城等4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营。
拆除危棚房面积67万平方米——从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入手,利为民所谋,老城焕发新活力
道外区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进入新世纪,道外区委、区政府从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入手,乘省、市在全市开展危房棚户区改造的东风,加大了老城区改造的步伐:
——坚持基础设施配套先行,坚持提高城区绿化标准,坚持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坚持改善路网格局,坚持改善环境与振兴经济并进,坚持人口聚集与品位提高并重。建成古梨园、维也纳音乐广场、清真寺广场、保障街休闲广场、哈尔滨啤酒广场等一大批市民休闲广场,全区70余万市民有了自家的花园。
——经营城市为民谋利,从合区以来,道外区已拆除危棚房面积67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过去的3平方米增加到8.6平方米,1.4万户居民告别棚户区。同时,相继建成了宇轩小区、宏伟家园、南棵小区、北树小区等一批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住宅小区;打通卡脖路、断头路、合并巷路、拓宽主干路等城市路网、基础设施建设逐项推进。
累计开发就业岗位7万余个——打造和谐城区,把亲民、爱民、为民的绿色通道建设放在首位,已成为政府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
满足百姓所需,政府责无旁贷。道外区建立起百姓求助快速反应机制,把亲民、爱民、为民的绿色通道建设放在首位。合区以来,共办理百姓求助事件7436件,办结7422件,一大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解决。
一年来,道外区不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校舍15所,全面改造30所校舍,建设教师住宅114760平方米,为1245户教师解决了住房困难。卫生监督体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制深入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遍布全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5个、新建民营医院10所。
埋头苦干“十五”,完善百姓就业新格局,道外累计开发就业岗位7万余个,并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1000余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