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艳君做报告 |
东北网11月9日电 题:她是俺老百姓的好法官
宁安市东京城镇退休干部刘艳君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刘艳君,是东京城镇的一名退休干部,作为曾与金桂兰一起共事的同志和亲密的朋友,我真有太多的话要对大家讲。这些日子,听说我要到首都北京参加金桂兰先进事迹报告会,乡亲们见了我都嘱咐说:“你可要把桂兰的事儿好好讲讲!”,“咱桂兰可真是太不容易啊!”听到这些话,我心里沉甸甸的。
我与金桂兰结识于1985年。那年,她从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党政干部专修班毕业,带着年轻人的激情和理想,来到东京城镇政府工作。那时,我在镇机关担任党委宣传员。相处一段时间后,我对金桂兰印象特别好。她朴实、谦虚、勤奋、敬业,在我眼里,她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是劲头十足,干得很出色。金桂兰常对我说,她是一个农家的孩子,是党培养了她,让她有了今天的一切。所以,她要好好工作来回报党,回报家乡父老。
记得那是1985年的秋天,午饭后我和金桂兰一起上班,在单位门口看见一个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蹲在地上。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我们就上前问他有什么事儿,没想到他一下给我俩跪下了。原来,他是尚志市的养鱼专业户,想来东京城看看鱼市,没想到一下火车,辛辛苦苦一年多攒下的一百多块钱就全被偷走了。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也去偷,他说:“我不能偷,得找政府。”听完他的讲述,想想他的困难,金桂兰二话没说,从身上掏出30元钱,又上楼拿了20斤粮票塞给他。那个男人当时就要给金桂兰磕头。回到办公室,我说:“桂兰,这是你一个月的生活费呀!都给了他,你咋过?”金桂兰说:“我再想办法。一个人有难处,谁都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1990年,金桂兰调到法庭工作,我后来也到了人大。因为惦记她的身体,也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往法庭跑。一次我到法庭,看见金桂兰急匆匆地提着一兜包子,还捧着一碗粥回来,见着我说:“一个老太太来打官司,一天没吃饭了,我给她买点儿吃的。”后来我发现,她总是自己掏钱给当事人买吃的,对她真是又佩服,又心疼。因为我知道,她家里也挺困难的,平时她对自己抠儿得很。一次我跟她半开玩笑说:“桂兰哪,是不是来你这儿打官司的你都管饭哪?”没想到她看着我认真地说:“老百姓来打官司,本来就够上火的了,怎么能眼看着他受冻挨饿啊?”
往后日子长了,我常听镇上的乡亲们提起金桂兰。他们一传十、十传百地互相转告说,要打官司就得找金桂兰,那是地地道道咱老百姓的法官。她的门槛儿好进,话好说,事儿好办。有这样的法官,咱老百姓就有靠山啦。法庭的其他同志笑着说,金桂兰简直就像一个挂牌的名医了,经常有人跑到法庭问,金法官在吗?我这案子得让她办。
2001年8月的一天,我在街道上遇见了苏萍。她是镇上的一位个体户。她一见着我就抓着我的胳膊兴奋地说:“那个金法官,多亏了她呀,要不是她,我的6000元钱早就被人讹去了。”原来,不久前,正在外地忙生意的苏萍突然接到法庭通知,有人告她欠6000元不还,还请律师找到她丈夫做了询问笔录。苏萍接到法庭传票一下子蒙了:“明明是把钱已经还了,怎么又让我还钱呢?”因为年前,原告找到她说,家里急着用钱,现在还不要利息,她就凑钱把欠原告的钱还上了。但是,向原告要欠条时,原告说欠条已经让前妻洗衣服洗没了。按道理,原告手里有被告亲自写的欠条,而被告又拿不出已经还钱的证据,这个案子完全可以直接判被告败诉。可是金桂兰为弄清真相,不顾化疗后的强烈反应,连续两天、两次跑了100多公里,找到已经改嫁到林场的原告前妻,终于感动她讲出了实情:根本没有洗欠条那回事!色人大“宣判那天我看她手腕儿肿得碗口似的老粗,真给我心疼坏了。”苏萍对我说:“刘姐,真正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金法官判我赢了这场官司,而是她身患重病,还一次次下乡调查取证,这才是咱老百姓的好法官哪。”后来我听苏萍说,她也开始学习法律,还帮着左邻右舍解释法律问题,因为她从金桂兰身上学到了如何对社会尽一份责任。
我们糖房村有个农妇叫张秀清,几年前她借给别人5000元钱,那人跑了,她向担保人要账,要了四年也没要回来,就把担保人告上法庭。担保人说,这钱我又没花,而且已经过了诉讼时效。金桂兰问张秀清:有人能证明你要过帐吗?张秀清老老实实回答:第一次要帐有村支书陪着,这两年要帐没人陪,只给担保人家打过一次电话。金桂兰说,那你得有电话单作证据呀。张秀清就花钱请律师到电信局查,人家电信局不给查,回家后张秀清又听人告诉她:“金法官和那个担保人以前是镇政府的老同事,打官司法庭还能向着你?!”张秀清听了这话心里一下子没底了。第二次开庭,金桂兰一听说电话单没调出来,马上叫司机一起上电信局,前后不到半小时,金桂兰拿着电话单回来了,被告一下子就变了脸色。赢了官司后,张秀清把自己曾有的担心告诉了金桂兰,金桂兰笑着说:“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呢?同事谁都有,认识不管用,你要记住,在我们国家,有理走遍天下呀!”
就在不久前,看到很多记者到我们东京城来采访金桂兰的事迹,张秀清还担心地问:“你们别是采访完了,再把金桂兰调走吧?金桂兰她最好哪儿也别去,永远留在东京城,永远别走。”
金桂兰从小就生活在东京城这块土地上,大家都乡里乡亲的,时间一长,生人成了熟人,熟人成了朋友,朋友成了“亲戚”,涉及到的案子,打电话的、写条子的、上门找的便成了家常便饭。可金桂兰偏偏是个不给任何人“面子”的人。在亲戚朋友眼里,金桂兰是个死心眼儿,有时候简直就是六亲不认,可在当事人眼中,她是一个最值得百姓信任的好法官。金桂兰的外甥女有一个朋友,租了门市卖水果,因为欠供热费被房主起诉到了法庭。外甥女满怀希望带着朋友来法庭找小姨,理由是水果房不用取暖,交什么供热费。没想到见到小姨后不仅没有得到支持,还挨了一顿批,让她朋友把供热费尽快如数交齐,临走还对外甥女狠狠地说了一句:“以后这样的事儿你别管!”出了法庭大门那个朋友问她外甥女:“哎哟,你可真能显,你跟你小姨这是啥关系啊?!”想想自己平时总帮小姨照顾孩子,外甥女气得好长时间不和金桂兰说话。一次,她在街上见着我把这事儿告诉了我,又问我:“刘姨,你跟我小姨那么好,你要是求我小姨办事她办不?”我回答说:“她那性子你应该知道,我根本不会拿这些事儿求她,不会给她添乱!”她不理解地问:“那你俩就光好不帮忙办事啊?”我说:“啊!光好还不行啊?”
后来,听到看到东京城镇那么多老百姓称颂金桂兰,外甥女也她逐渐理解了金桂兰。她说,小姨不是一个六亲不认、无情无义的人,小姨是一个秉公办案的好法官,容不下一点私情。
去年底的一天,金桂兰跑到我家,悄悄地对我说:“记者要来法庭采访我,我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啥好宣传的呀!”我说:“你所做的一切已经让很多人感动了。”金桂兰说:“那我也不想宣传,领导和朋友们知道我病了,他们都来看我,咱得给人家添多少麻烦呀!”我没有再说什么,一下把金桂兰揽在怀里,眼泪止不住地流淌下来。我心里在说:桂兰哪桂兰,你十几年来为群众做了那么多好事,如今你重病缠身,为什么还是那样不顾自己,只替别人着想啊!
金桂兰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人们,她的病情更牵挂着父老乡亲的心。听说金桂兰病了,一个养蜂户给她送来了蜂蜜、蜂王浆;一位老大娘听说癌症病人吃蘑菇好,就上山采来送给她;远在千里之外的伊春市的一位老中医,从电视上看到她的事迹,写信来要免费为她治疗;一位乡亲买来两瓶桃罐头和苹果罐头送给桂兰,说吃了桃罐头就会从疾病中逃出来,吃了苹果罐头就会平平安安……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你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事,群众就会从心底里爱戴你、铭记你!
各位领导、同志们,金桂兰的工作岗位是平凡的,所做的事情也是普普通通的,但平凡中见证的是伟大,普通处体现的是崇高。作为一名基层法庭的法官,金桂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东京城的百姓感受到了法律的真诚、温暖和关心,增添的是老百姓对法律和法官的信任,还有对党和政府的拥护。我从金桂兰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境界,感到了一种力量,学到了一种精神。我也要像她那样,忘掉自己的年龄,在人民陪审员这个新的岗位上像年轻人一样勤奋学习,认真工作,让法治公正的观念在边陲小镇深入人心。
“好人一生平安”,这句话寄托了人间美好的祝愿。今天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东京城的老百姓真诚地祝愿咱老百姓的好法官金桂兰一生平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