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增产能否增收?哈尔滨:农民惜售 企业慎购 旺市延后
2005-11-14 06:01:3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4日电 到11月10日,五常市八家子乡粮食经销大户刘安民,仅发出30车皮大豆,与去年同期的90多个车皮相比,相差太多。而大豆收购价格开市就比去年每市斤低了1角钱。

  销量少、价格低,是哈尔滨市新豆一上市就面对的市场行情。而另外两大粮食品种水稻、玉米,市场行情也让人看不清楚。根据市粮食局的统计,水稻、玉米目前平均收购价格每市斤分别为0.90元和0.39元,价格略高于去年同期而收购量却相对减少。

  有关人士对目前哈尔滨市粮食市场的分析结果是:农民惜售,企业慎购,购销不旺。

  农民惜售———期待更高收入

  今年哈尔滨市粮食总产达到创纪录的92.54亿公斤,其中粮豆产量90亿公斤,增产4亿多公斤。

  增产增收,是农民的普遍心理,而今年的情况却是增产不一定增收。

  据市农调队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9月份,哈尔滨市农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1428.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9%。其中,农业生产费用支出776.8元,同比增加101.9元,增长15.1%。在粮食价格相应不变的前提下,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上涨带来的减少因素,几乎冲抵粮食增产带来的增收作用。

  市农委副主任杨文月说,前两年粮食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惜售涨价”的心理预期,而国家实行“一免两补”政策,极大缓解了农民对粮食变现的压力,增加农民惜售的底气。他同时提醒农民,惜售不能左右市场行情,今年上半年粮食价格就低于农民的心理预期,许多农民不得不在秋收前将粮食变现,水稻价格与去年底价格相当,农民却搭上了存储成本。

  企业慎购———产销区价格难接轨粮食是国家市场开放最晚、却又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农产品,对粮食市场最熟悉的莫过于粮食经销加工企业。

  “天琪期货”一位期货专家说,国产大豆只占需求的一半,大豆价格取决于进口数量及进口价格。受今年人民币汇率调整影响,进口大豆比去年同期每吨价格下降54元,再次对国产大豆价格形成挤压,所以,大豆经销加工企业必然慎重进入国内大豆收购市场。同样,过去玉米市场价格的形成,也基本取决于国家对玉米出口的政策。现在看,出口一吨玉米利润下降24元,出口难度大,国内需求没有大变化,所以玉米价格也比较平衡。一直在哈尔滨市收购大米的南方一家公司老板说,哈尔滨大米产地价格与销区价格不能接轨。据介绍,目前南方大米主销区粳米价格1.50元/斤,不算运输成本,折合水稻价格0.88元/斤。而哈尔滨市水稻一上市就达到0.90元/斤,大米在销区价格必然超过1.50元/斤。在这种情况下,南方大米经销商只好观望。

  旺市延后———产销均要有所准备农民惜售、企业慎购,旺市必将延后,无论是农民还是企业都要有所准备。市粮食局副局长孙书庆说,从全国粮食总需求来看,水稻、小麦、大豆仍有缺口,只有玉米略有结余。因此,哈尔滨市大豆、水稻不存在销路问题,而是产销双方能否愿意接受的价格问题。孙书庆分析,今年南方水稻丰收,且上市早于北方粳稻,形成水稻供需结构性矛盾。目前,南方籼稻消费由强趋弱,而粳稻消费由弱转强,粳稻旺市晚于并长于以往年份。哈尔滨市稻农一要参考去年粮价,二要认清今年形势,调整好心理价格预期,该出手时就出手。旺市延后,也为粮食经销商带来履行购销合同、保住市场份额、储藏运输等方面的压力。孙书庆建议粮食经销部门,改变过去先购后储再销的传统做法,通过以销定购或委托收购等方式,及时进入粮食市场。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