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4日电(记者杜筱) 近日,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内三科主任张清媛等人在国内首次提出从生长信号传导角度探讨三苯氧胺的耐药机制,为乳腺癌个体化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此研究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据了解,长期以来,以三苯氧胺为代表的内分泌治疗广泛应用于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各期乳腺癌患者,大大降低了乳腺癌的复发率和病死率,但三苯氧胺耐药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是乳腺癌治疗领域面临的重大难题,其耐药机制尚不明确。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内三科张清媛、赵文辉等人应用三苯氧胺诱导三苯氧胺治疗敏感的MCF-7细胞系,构建了三苯氧胺耐药细胞系MCF-7/TAMR,模仿临床中三苯氧胺耐药的发展,在国内首次提出从生长信号传导角度探讨三苯氧胺的耐药机制。此研究将指导临床中乳腺癌三苯氧胺的个体化用药,为逆转三苯氧胺耐药提供理论依据,为三苯氧胺耐药的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