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8日电 绥棱县把培育实用人才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来抓。目前,在519名农村科技实用人才的带动下,全县农业新型实用技术覆盖率达95%,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98.5%。
近年来,这个县针对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农业技术、科学知识和市场分析预测等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通过送科技下乡、开展技能培训、请能人引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壮大了农村各类实用人才队伍。后头乡二井村农民王树成是棚室蔬菜种植行家,也是县科协双带型人才库的成员,他家两栋大棚,每年可创收两万多元。为了利用这名能人,2001年,这个村成立了蔬菜协会,他任协会会长。在王树成的引导示范下,这个村64户村民有61户从事棚室蔬菜种植,种植面积1.6万平方米,年收入16万元左右,人均增收近800元。
为了培养像王树成这样的农村实用人才,这个县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乡入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开发新项目,指导农民应用新技术,帮助农民解答生产难题,并与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系,聘请专家、教授开展专题培训,为农村实用人才送去新知识,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年初以来,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20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00多人次;指导农村实用人才应用新技术20余项;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生产上的难题86件。
上集镇平安村农民王少军是村里的科技种田明白人,他采用超稀植技术种植水稻优良品种“北优2号”,平均亩节省成本53.3元,增产167公斤。在王少军的带动和影响下,这个村水稻优良品种率达到98%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这个县不断开辟外埠培训基地,把农村实用人才送出去培训。今年7月,在东北农业大学举办绥棱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0名。10月初,这个县又从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选拔了20名工作人员,带薪到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脱产进修畜牧兽医专业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