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家藏百本农场史:记《中国东北角》三部曲作者郑加真
2005-11-21 10:34:2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赵宇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郑加真:温州人,1958年作为十万转业兵中的一员来到了当时荒无人烟的北大荒,从此便在这片黑土地上扎了根,一呆就是47年。这片神奇的黑土地改变了他的人生,也成就了他的事业。在这近半个世纪的光阴里,郑加真从第一本《战斗在北大荒》开始,为他所生活过的垦区写了二三十部书。其中长达100多万字的《中国东北角》三部曲不仅获得了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省优秀图书奖和丁玲文学奖,还被喻为是北大荒的“史记”。

  东北网11月21日电 题:家藏百本农场史:记《中国东北角》三部曲作者郑加真

  今年已经77岁了,依然笔耕不辍,约他采访时,他说他正在写一部长篇。郑加真的家有个特点,每一间屋子中都有书柜和书桌,无论在哪一间屋子里都可以阅读和写作。老伴刘安一说,他们家每一间屋子都是书房。书柜里摆放的大都是和垦区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听说他们家有一百多本农场史。郑加真还主持过垦区的编史修志工作,《黑龙江省志》中的《国营农场志》就是由他主编的。

  作为北大荒的第一批开拓者,郑加真目睹了这些年来垦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垦区的变化最大,改革开放给垦区带来了奇迹:垦区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机器为我们所用,同时也挖掘了很多压在底层的知识分子。原来的北大荒是渺无人烟的,现在这里的耕地都连成了片。以前都是手工作业,搞的是人海战术,现在都机械化了,这边收麦子,那边麦子就加工出来了。有时在天上还会看到农用飞机在喷洒农药。”记者问他,这些年来是不是将黑龙江的农场都走遍了,他还略有些遗憾地说:“没有,我走了80多个农场,还差20多个没有去过。”

  郑加真说,北大荒是一个特别有特点的地方,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说话也是南腔北调的,但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初到北大荒时,郑加真觉得这里荒凉、寒冷、偏远。刚来的时候这里连房子都没有,只有几座草棚,连他们睡的床都是用树枝现搭的。但是因为这里来了十万年轻的转业官兵,这里又很热闹,集体生活虽然苦些,但也充满了乐趣。就是这样特别的生活,赋予了他创作的激情。白天,他忙着建设荒原,超负荷地劳动;夜晚,他们在缝补衣裤、读书写信之余,还要响应上级的号召写诗。当时郑加真所在连队的目标是每人作诗百篇,争当万诗队。

  在郑加真的家中,至今还挂着他的好友聂绀弩创作的那首《北大荒歌》。郑加真说,他曾经还写过一篇《聂绀弩手稿的发现》刊发在《黑龙江日报》的副刊上,之后这篇文章又被《读书》杂志转载。说起来,郑加真和《黑龙江日报》还是很有缘分的,他退休后写的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北大荒移民录》1996年曾被《黑龙江日报》连载,连载时间长达5个月。听郑加真说,好多人都是通过《黑龙江日报》来读《北大荒移民录》这本书的,有的人将每期的连载集成了剪报,并且这种剪报还成了老知青中间传阅的一种特别读物。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因为看了《黑龙江日报》上的连载来向他打听《北大荒移民录》这本书。

  时至今日,古稀之年的郑加真每天依然还在伏案忙碌,还在用笔为他心中的北大荒而歌。

责任编辑:朱丹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