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慈父含泪助警抓捕爱子
2005-11-21 16:02:41 来源:大庆网  作者:张云丹 鑫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事件核心

  11月19日22时许,萨尔图公安分局第六警务区民警将逃至大连亲属家的“11·9”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李金友押解回庆。随行人员包括李金友的父亲———肇州县50岁的农民李玉周。

  儿子涉嫌杀人逃亡,父亲李玉周在警方的说服下,将办案民警带到了儿子藏身处。

  焦点直击

  A

  案件回放

  灌醉朋友杀人抢钱

  2003年,20岁的李金友来到我市一家公司打工,其间,他认识了安达来我市打工的刘某。

  此后,二人来往密切。用李金友的话说:“当时我们的关系非常‘铁’,可以说两天不见面,三天早早的。”

  据李金友说,有一次,因为他的二伯过生日,但他打工的公司还没有开工资,他便向刘某借钱,想给他的二伯买点儿东西,但刘某没有借。他一共向刘某借过两次钱,刘某都拒绝了他。此后,他与刘某的交往开始减少。

  他知道,刘某每月靠送水收入千元左右,便想偷刘某的钱,但却无从下手,于是他起了杀人谋财的念头。11月8日上午,李金友约刘某在刘某的暂住处见面,并在中午吃饭时用酒将刘某灌醉。9日凌晨1时许,李金友趁刘某熟睡时,用菜刀将其杀害,拿走了现金600余元和一部价值600余元的手机,然后打开室内液化气逃跑。

  李金友先是逃回家中,对父亲说把人打伤了,然后又逃到了大连的亲属家中。11月19日,李金友的父亲同办案的民警一同赶到了大连市,并配合办案民警将儿子抓捕归案,于19日夜押解回我市。

  B

  父亲回忆

  儿子常给我洗衣服

  20日凌晨1时,李玉周老人坐在记者面前,他的眼中噙满泪水。

  老人说,孩子杀人犯了法,终究逃不了法律的制裁。他不能让孩子继续逃避法律责任,一错再错,所以他帮警察尽早破案,希望儿子能有新生……

  据了解,李家是1998年从肇源县搬到肇州县的。到肇州县后,全家靠种地维持生计。

  但不久后,李金友的母亲得了甲状腺肿瘤,在油田总医院做完手术后,家里的开支也捉襟见肘了。

  李金友17岁时,就和父亲一起下地干活。赶上屯子修道,他就跟着父亲挑土篮。

  前年,李金友外出打工,李玉周包了23亩地。李玉周想,种地的钱加上儿子打工的钱,一家人的日子也能过得挺好。下一步,他准备给儿子找个对象,让儿子成家。没想到发生了这件事。

  李玉周说:“我非常爱我的儿子,他是我们老两口的心尖肉。儿子也特别孝顺,在家时,我和他妈的衣服他都给洗,洗得非常干净。儿子在外面打工时,每次回家都给我买两条鱼。因为家里困难,儿子买烟都买便宜的,三天才抽一盒烟。上次回家时,他妈给他钱让他买一件衬衫,他说家里没有钱,不买。”“我现在后悔啊!当初只让孩子念了四年书,他要是多念书,懂点儿法,就不会走到这一步了。这孩子老实,说话就笑,从来没和别人打过架,见到姑娘脸就红,你们可以去调查,屯里人都能证明。”“他当时回来没说杀人了,只说打坏了人。我以为没有多大的事儿,要不我也不能让他走。后来,萨尔图公安分局的梁胜利局长和张生文副局长到我家,拿着照片说他杀人了,我才知道事情严重。是我帮着警察抓的他,他要恨我就恨吧。他犯了法后,又逃到了外地,我这个老人不能让他再继续错下去。”

  C

  儿子心声

  做错事害己害家人

  20日凌晨3时,萨尔图公安分局,22岁的李金友出现在记者面前。“是我见钱眼红,才做出这样的错事。我得感谢我的父亲,他避免了我继续犯错。”隔着一道铁栅栏,坐在封闭座椅里的李金友一直对记者重复着这些话。“从昨天到今天我都在后悔。因为我见钱眼红,不但害了朋友,也害了自己,更害了我的家人……”

  李金友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杀完人后,我很害怕,就逃到大连。我父亲领着警察抓到了我,他是在为我赎罪。现在,我更应该积极配合警方,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

  D

  警方介绍

  如此配合非常罕见

  据警方介绍,19日7时许,老人李玉周与民警一行到达大连其侄女家之后,没等警方说话,李玉周就对其侄女说:“赶紧的,他(指李金友)有事了,在哪儿呢?他跟你们说啥事儿了,你们都说出来,别瞒着警察。”萨尔图公安分局的办案民警说:“我们抓捕过很多逃匿的犯罪嫌疑人,也有家人配合的,但像这位老人配合得这么好的很罕见。投案自首有几种情形,其中子女犯罪后,父母协助警方将其抓获,而犯罪嫌疑人又能如实供述,则应视为自首。如果老人不去大连,我们也能将李金友抓获,但是他去了,整个抓捕过程就比较顺利。老人当时对我们说,他家的孩子虽然犯罪了,但他不想牵连其他的亲属。”据了解,李金友的堂兄因涉嫌包庇罪已被刑事拘留。因其在得知李金友“犯事”后,不但没有规劝其投案,反而为其提供住处,并将自己的手机与李金友抢得的手机进行了交换。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