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1月22日电 19日,哈尔滨市民赵女士在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小商品批发市场6楼为5岁的孩子买了一个绒毛玩具熊。可刚玩了一天,玩具熊的一只眼睛就脱落了,被孩子吞到喉咙里。据医生介绍,不合格绒毛玩具导致小患者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连日来,记者对哈尔滨市一些玩具市场走访时发现,大多数玩具市场出售的绒毛玩具90%以上为无厂名、无厂址、无合格证的“三无”产品。
在透笼小商品批发市场,很多绒毛玩具都带有香味。据介绍,香味是玩具内部填充的一定数量的细小颗粒状的香豆散发出来的。而很多这样的玩具由于缝制不够细密,内部的填充物容易漏出,颗粒状的香豆很容易被儿童吞食。记者注意到,这样的玩具多数没有标注厂名、厂址,更没有合格证。
在大发批发市场,小猫、小狗等绒毛玩具的外包装上只有“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字样。对玩具面料是什么材质的、如何洗涤等说明一概没有标注,更找不到警告标识和年龄警告图标。随后,记者又来到了曼哈顿商厦,这里销售的几十种绒毛玩具几乎都没有商标、厂址等标识,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款有标识,不是“三无”产品。据商场的一位业户透露,他们进这种私人加工的绒毛玩具比在正规厂家进货要便宜得多。这些生产点通常只标注一句“Made in China”的英文,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在产品上根本找不到生产厂家。同时,多数消费者还没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一般只要玩具好看、可爱就会购买,很少会有人注意玩具是什么材质的、有无安全警告。
据黑龙江省医院的黄医生介绍,近年来,因玩具发生意外伤害而就诊的小患者不断。其原因多为绒毛玩具的小部件,如小动物的眼睛,鼻子误入孩子的咽喉中,卡住咽喉造成小孩子窒息,事故多发生在4岁至6岁之间的孩子身上。
业内人士指出,按《国家玩具技术安全规范强制性标准》规定,玩具(含试用和免费赠送的玩具)几乎所有材料都必须通过检测。规定还强调,对一些小零件和含小零件或者弹珠、小球的玩具,在玩具或者包装上应有明文警告或者直接贴上年龄警告图标。此外,《质量法》也作出规定,所有国内生产和销售的产品都应标明厂名、厂址及合格证,并应用规范汉字标明。进口玩具,也应有中文的玩具使用说明。因为玩具的使用说明上面提供了许多有关产品的信息,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该仔细阅读,注意玩具使用说明是否规范齐全,拒绝“三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