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1月22日电 题:小鞋摊当作大舞台——记雷锋式好鞋匠孟广斌
在别人眼中,他几近贫穷———从山东农村来哈修鞋,一家四口挤住在租来的低矮平房里,生活勉强维持;
在自己心里,他极度富有———修鞋17年来积攒的7大本顾客留言簿,每个字、每段话都是无价的财富。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修鞋匠,南岗区和兴街工委白家堡社区的孟广斌修鞋近6万双,其中有两万多双是免费修的。他把自己的小鞋摊当作人生大舞台,时时刻刻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塑造着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新时代雷锋形象。
1988年,21岁的孟广斌来到哈尔滨,在哈师大摆摊修鞋。秋季的一天,一个新入学的男生来到鞋摊前,怯生生地拿出一双破旧不堪的皮鞋问孟广斌:“师傅,这鞋还能修吗?”孟广斌抬起头刚要回答,看到的却是男生单薄的衣着。他毫不犹豫地说:“能修!”半个小时后,孟广斌将修好的鞋交到男生手中,并对他说:“从农村考上大学不容易,以后你的鞋坏了,就到这儿来修,我不收钱!”
第二天,孟广斌的鞋摊前多了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这样四句话:“鞋子穿坏请别愁,广斌为您解忧愁。生活之中互帮助,雷锋精神记心头。”孟广斌还制作了2000多个优惠卡,分发到大学生手中。从此,凡是贫困大学生、老年人或残疾人来修鞋,他都分文不取。
一个从农村出来的修鞋匠,生活负担已经很重,可是孟广斌从来没有因为钱的事而动摇过自己走“雷锋路”的信念!
在哈师大修鞋的17年中,孟广斌结识了很多从农村考上大学的贫困大学生。在他眼里,这些大学生就像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92级美术系的米志强来自偏僻农村,靠晚上在一家木器厂打工挣钱维持学业,一次因体力不支而病倒,孟广斌不但带他去看了病,还把200元钱塞到他手里。
孟广斌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0年7月,孟广斌被中共和兴街工委白家堡社区党支部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成为在哈尔滨市入党的第一个外来打工者;2002年3月,孟广斌被中国志愿者协会评为“全国十佳志愿者”,并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学雷锋志愿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