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生命之水,星夜上路
2005-11-24 10:51:52 来源:东北网—三江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21日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22时,佳木斯市委常委会议室里灯火通明。

  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负责人来了,交通局的负责人来了,工商局的负责人来了,公安局的负责人来了,运管处的负责人来了……一切源于一个原因——为确保哈尔滨市市民的正常供水,维护社会稳定,15分钟前,省委、省政府向哈市紧急调集饮用水的命令传达到了佳木斯。

  “一方有难八方帮”,这是佳木斯人始终遵守的道德准则,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爱是这座城市里动人的馨香。从上至下,整个城市开始了紧张的忙碌、调水郭晓华等市领导一夜未眠。

  郊区(永红)相关负责人一夜未眠。

  质监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夜未眠。

  “通知区委、区政府的全体工作人员及各乡镇有关领导干部,立即到区政府待命,准备召开紧急会议。”这是郊区(永红)区委书记刘国强下达的他上任以来最简短的会议通知。

  “通知全区各矿泉水厂,立即向区里送水,有成品水的送成品水,没有成品水的,立即用空桶灌装。确保在凌晨3点前将水送到区政府。”

  23时20分,刘国强对“调水”工作迅速作出了部署。

  “好!我马上安排工人加班装水,保证按时把水送到指定地点。”23时35分,大来镇希水矿泉水厂厂长张士臣接到了通知。

  当夜,郊区(永红)各乡镇的7家矿泉水厂的负责人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接到了电话通知,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赶到水厂。

  凌晨2时许,大来镇的送水车开进了郊区(永红)政府。郊区(永红)政府的工作人员立即拥了上去,将水装上市政府调派的指定车辆上。

  1辆、两辆、3辆……送水车陆续驶出区政府大院。凌晨3时,郊区(永红)按规定数量如期地将水送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指定地点。

  “分头联系佳木斯的全部饮用水生产企业,查清存水量,3点之前能组织到位多少就组织多少。”21日23时30分,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桂兴东向工作人员布置了任务。

  佳木斯有18家饮用水生产企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饮用水的质量监控,但在深更半夜打电话组织调配饮用水还是头一遭。工作人员们决定先就近联系市区的饮用水生产企业。

  一些企业负责人的手机已经关机、在生产企业找不到人??收集饮用水工作刚刚开始一个个难题便摆在工作人员面前。但工作人员还是联系到溪铭源、雪溪虹、永纯、佳木斯大学等10家桶装和瓶装矿泉水生产企业。经过紧张地寻找,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源泉、高士达等几家生产企业存有大量的饮用水。22日凌晨3点,802箱瓶装饮用水被紧急运送到指定地点。

  寻车

  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夜未眠。

  在寻找水源的同时,交通管理部门开始了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寻找运水的大货车。

  21日22时55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市运输管理处副处长单力惊醒,市交通局局长王国君通知他,市政府要求运管处立即调集30辆运输车。

  23时15分,交通局相关领导及运管处货运科、第二运输管理站、第三运输管理站的负责人在交通局会议室内召开紧急会议。

  23时30分,单力立即启动运管处防洪抗灾紧急预案。

  因为事发突然,很多单位的电话无法拨通,货车司机也因关机而无法联系到。单力赶到运水货车的集结地——中心广场,焦急地等待着。

  市运管处的10余名工作人员在夜幕里开着车到我市的一些地下停车厂和集中停车车库“砸门”,终于与4名司机取得了联系。

  零时50分,市电机厂和市发电厂在生产任务较重的情况下,紧急从企业生产运输线上抽调出货车赶到中心广场。

  市华丰运输有限公司经理吴斌也带着车队赶来了。夜更深了,寒风也更凛冽,广场上的支援车辆却越聚越多。

  22日凌晨2时,中心广场上已经聚集了20辆车。首批到达的货车在2时许就已经开始了装车任务,凌晨5时,30辆货车全部赶到中心广场,运管部门圆满地完成了运水货车的调集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市商务局的20多名干部全部出动,与市工商局等部门一同联系经销矿泉水的商家、组织水源、组织运输车辆。

  22日凌晨2时多,首批80吨矿泉水组织到位,开始装车。

  装水

  200名战士一夜未眠。22日凌晨,驻佳某巡逻艇大队接到命令。

  即将退伍的二中队老兵谢文斌主动向中队党委请命,要求参加任务;三中队的老兵周振义在前不久的港区建设中把3根手指砸伤了,听说事情紧急,他立刻请缨;30余名老兵自发组成“老兵突击队”,喊出“我为佳市做贡献,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口号。老兵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刚入伍的新兵。

  提前1分钟,就能早1分钟为哈尔滨的市民送去水,凭着这个信念,战士们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22日零时40分,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20分钟,200名战士排好整齐的队伍在中心广场待命。

  战士们被分成两组装水,一组20多人赶赴松江乡的一个纯净水厂,剩下的180人赶赴鑫盛饮料批发总店。

  此时的最低气温已降到零下十几度,因为集合匆忙,有的战士来不及穿棉衣,但他们感觉不到寒冷,你扛两箱,我捧3箱,每个人都鼓足了干劲儿,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

  一个新兵忘了戴手套,两只手冻僵了并磨出了水泡。老兵董新学看在眼里,悄悄地摘下自己的手套塞到他的手中。

  带队的副政委黄清云投身到战士们的装水战役中,指挥调动着车辆。

  几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一个战士喊累,没有一个战士偷懒。

  1箱、两箱……每箱水都凝聚了战士们对哈市人民的深情。

  天色在一点儿一点儿地泛白,战士们已经连续装车6个小时,有的战士的嘴唇冻裂了,有的战士汗流满面,看到战士们如此辛苦,水厂的领导为他们送去水,却没有一个战士舍得喝一口,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只要哈尔滨的人民能喝上水,我们渴点儿没什么!”

  从22日凌晨1点到7点,200名战士分秒必争地装水150吨。

  当战士们把最后一箱水装上车时,新一天的太阳已经高高升起。送水38名大货车司机一夜未眠。

  “爱浓于水”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指针,佳木斯已经行动起来,那送水的车队是这个冬日最亮丽的风景,寒风中的前行车队是贯穿这个冬天的主题词。

  22日清晨4点,由10辆大货车组成的第一批调运车队出发了。

  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张丹虹亲自带队,送水车队在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警卫大队负责人李德军驾驶的前导车的引导下,向哈尔滨驶去。

  从佳木斯到高楞约170公里都是冰雪路面,又是夜间行车,为保证行车安全,前导车控制着速度。

  22日7时和下午1时,第二批、第三批调运车队先后驶离了佳木斯。

  38辆大货车、280吨饮用水,满载着佳木斯市民的深情厚意赶赴哈尔滨。最让司机们头疼的冰雪路面严重地影响了车队前进的速度。

  第一批调运车队到达哈尔滨的时候是下午1时30分,第三批调运车队到达哈尔滨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富锦运输公司的李师傅和同伴们是22日凌晨3时从富锦市出发的。因为走得匆忙,他没顾得上穿厚衣服,冰凉的驾驶室让他簌簌发抖。

  车队刚出佳木斯没多久,一辆货车的发动机就出了故障,防冻液从水箱中喷了出来。

  在寒风中进行了紧急的抢修后,汽车才得以继续前进。一路上,这辆货车先后4次抛锚,一直到下午5点才赶到哈尔滨,14个小时的奔波让司机精疲力竭。“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苦点儿、累点儿,可我认为值得,如果下次需要我去,我一定还会毫不犹豫地参加。”司机李立军的话语是那样的质朴。

  2005年11月21日,一个写满爱的特殊夜晚。源源不断地送往省城的,是水;这水,是有生命的;而这生命,是被爱赋予的。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