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9日电 “一个人活着需要点精神,应该留下点东西。”这是佳木斯郊区(永红)佳西街道办党工委书记、主任于化丰常说的一句话。从劳服公司经理、劳务站站长、劳动局局长,到政府最基层街道办负责人,他每到一处,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同行业的排头兵。于化丰身体有残疾,但在他身上却有一种常人难及的拼博精神,一种不甘人后、永不服输的精神。2002年3月,组织上调他到地处最偏远、底子最薄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佳西街道办任党工委书记、主任。到任后面对的现实困难远远超乎他的想象:拖欠职工工资1.5万元、各处欠账6万余元,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整个办事处仅有一部电话还经常欠费停机,多项工作等待经费运转。为了解决眼前的困难,他从自身做起,自已手机公用,自家私车公用。为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他经常个人拿钱为办事处垫付经费。办事处有个大事小情他都亲历亲为,办里同志因此称他为“三职”(书记、主任兼司机)书记。2003年,市民政局计划翻新改造办事处118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由市民政局出一部分资金,另一部分需办事处自筹。在资金缺口较大、验收时间很短的情况下,为了中心的发展,他咬牙应承下来。修建期间,他广泛发动亲戚朋友,四处求援。在他多方筹措下,终于建成了高标准的健身中心,而他却累得病倒了。办里同志对他操心费力还搭钱的行为不理解,他对办里的同志说,能够争取到市里投资不容易,作为办事处的当家人有责任、有义务把握住每一次发展机会,为社区居民造福。
他经常对办里的同志讲,街道的工作岗位虽平凡、权力虽有限,但责任却重大。佳西办的低保工作量位居全市街道办之首,在这个全市弱势群体最为集中的地区开展低保工作尤其敏感。为此,他始终坚持把低保和临时救助工作作为全办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佳纺破产后,办事处低保工作异常繁重的情况下,他为了确保低保金安全有序地发放,忍住阑尾炎发作的病痛,坚持领导全办人员发放了50余万元低保金,在阑尾炎险些穿孔的情况下才入院治疗。术后仅7天伤口尚未愈合,他又投入到工作中,结果造成了伤口开裂,重新入院缝合。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共安全有序地发放了370余万元低保金,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60余万元,从未出现任何纰漏,多次得到市政府、市民政局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为了社区建设,他终日奔走于各驻办企业和包保单位之间,无偿为近乡社区解决1000多延长米的下水涵管,无偿为黑锻社区清运20余车沙土。功夫不负有心人。佳西办5个社区“十有”全部解决,实现到位资金136万元,黑锻社区达到省级示范社区标准,其他社区都达到了市级示范社区标准。
自从当上这个社区百姓的“父母官”起,他一心扑在街道社区工作上。社区居民反映20余年未解决的垃圾山问题,他亲自指挥,发动一切力量,起早贪晚,人瘦了一圈儿,终于把几座垃圾山全部清除。“有事找于书记”,成了社区居民的口头禅。
到街道工作几年来,最让他感到高兴和欣慰的是,他的权力能够直接为老百姓所用。为了给这些贫困群众增加一条社会救助的途径,在一没资金、二没经验的情况下,他自费带领2名社区主任到双鸭山参观学习,回来后利用一周时间,四处化缘,带头把自家50余件衣物以及生活用品全部捐到慈善超市。办里机关干部和社区主任在他的带领下踊跃捐款捐物,全办共捐赠物品1400余件。在他的筹措下,2004年8月27日,在云环社区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区爱心慈善超市,被救助人员达560余人次,为社会各界对贫困群体的关心和帮助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党和政府关心贫困群体增加了有效途径。
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做人,这是于化丰一直恪守的人生信条。几年来,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做到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没有一例超标准低保,杜绝了违法违纪违反政策现象的发生。他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赖,树立起了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