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9日电 题:铺筑“黄金通道”饶河口岸经济增长大提速
2005年,饶河将以“口岸经济高速增长”被记入历史。而这一年,也将是饶河发展口岸城市的关键转折期。
11月18日16时10分,一声长笛,一艘满载货物的船只离开饶河口岸的码头,驶向了俄罗斯,它是2005年饶河口岸最后一次船运过货。至此刻起,口岸的明水过货期已结束,进入了冬季闭关。而正在此时,饶河海关办公室的一台电脑前,数双眼睛紧盯着电脑屏上显示的统计数字:截至11月18日,2005年饶河口岸实现过货9.1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42%,过客5.9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0%,进出口贸易额实现3.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3%,贸易额在省内口岸排名由去年的第9位跃升为第5位。这些数字令显示屏前的张张面孔显得异常兴奋。
当这些标志着口岸经济迅猛增长的数字喜传之时,不单单是海关工作人员兴奋,饶河人都甜甜地笑了。这些数字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打口岸牌,走边贸路”的发展战略。一个个增长数字是怎样的工作积累而成的呢?只有饶河人心里最清楚,那就是重视机遇,把握机遇,真抓实干,奋发作为。
黑龙江省实施对俄经贸科技战略升级给了口岸城市发展的无限空间。饶河县根据饶河口岸的实际,制定了《饶河口岸对俄经贸科技战略升级实施方案》,出台了《饶河对外开放奖励办法》,并确定了43个重点推进项目。为了让饶河口岸在发展这个舞台上成为亮点,饶河对自身口岸进行了三个方位的“包装”。一是加大了口岸基础设施和联检部门人员队伍的建设,优化了口岸通关环境。二是用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建设软环境,用真情吸引边贸客商。三是加强对俄联络沟通,创双方最佳合作。也正是这精心叠加起来的“包装”,使饶河口岸面貌焕然一新。
从口岸码头的建设到联检大厅的改造,2005年的建设给口岸基础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化。白色路面有了,大型库房有了,绿化带有了,轮渡也增加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口岸在一番建设下,一跃成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口岸。在县有关部门的协调努力下,口岸联检部门的管理编制又得到了增加。人员的加强,设施、设备的完善,使口岸的通关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酒醇香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来勾兑。致力于软环境建设,也是酿成饶河口岸经济发展这杯美酒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是降低口岸规费,对轮渡运行成本进行了详细测算,降低轮渡收费,做到成本运行。检验检疫局对客运包裹收费10元,小件物品免收,这样的优惠自然赢得了客商。收费标准降低了,服务却更加热情周到了。为了强化服务意识,口岸联检部门均制定并实施了有关“强服务树形象”的规定,并对客商实行一个窗口收费、一站式服务。口岸还开辟了绿色通道,对蔬菜等急、鲜、活产品的过货,简化过关手续。特别是在夏运高峰期间,联检部门实行了特勤工作制度,船检人员在每班前便上船检货,做到开关就发船。为了不积压货物,联检人员节假日照常上班,取消午间休息,并且实施了每天闭关延后一小时的措施。
服务靠的是意识,靠的是精神。饶河口岸的特事特办给俄罗斯一位孕妇留下了最深的感受。这位异国孕妇在饶河游玩期间,宫外孕症突发,在本人坚持要回国治疗下,海关减免了所有通关手续,给予了特许通行,使她得以及时回国治疗。康复后的她,满怀感激之情地向饶河海关寄发了一封俄文感谢信。
通关是双方的,加强对俄联络,促进双方合作,饶河县委、县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比金市是与饶河隔江相望的俄罗斯一个口岸城市,为了加强与比金市的沟通,及时解决双边经贸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今年,中俄饶河——比金混合工作委员会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就双边贸易合作、乌苏里江大桥建设、四季通关等23项议题进行了会谈和磋商,并达成了多项协议。饶河县还组织了农业、矿业考察团就中俄双方合作进行实地考察和商洽,先后引进了木材进口、俄格里克公司在饶兴建肉制品加工等项目。正是双方这样长期沟通与良好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两个口岸的共同发展。
由此看来,口岸经济增长的数字来之并非偶然,它是饶河上下致力于发展口岸大通道所结出的硕果。轮渡的汽笛声虽然已经远去,但饶河人仍然为乌苏里江大桥建设、启用汽垫船保证四季通关而谋划和奔走。明天会更美好,饶河口岸的发展前景会更美好,对此,饶河人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