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关键环节
2005-12-01 13:49:3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田恃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日电 题: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关键环节

  黑龙江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与以往相比,突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根本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一主旋律。在总体战略部署上有六个方面需要很好把握。

  一是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必须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其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结构不合理是我省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九五”以来虽然也一直强调要进行战略性调整,但都没有这次《建议》所提出的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目标具体。《建议》把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的第一条,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必须从我省实际出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其占国民经济的总量由目前的1/3提高到50%以上,增强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搞好“六大基地”建设,发展产业集群,提高整体竞争能力;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按市场取向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较快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我省是农业大省。没有农业的稳定、农村的繁荣和农民的增收,就没有全省的真正发展。《建议》第一次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破解“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大型优质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强省和食品工业大省;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广辟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全省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三是加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这是促进全省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一个地方要加快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主体经济强项,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经济板块,避免结构雷同、过度竞争。《建议》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谋划区域发展,是最具特色的一大亮点。“十一五”时期,要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机遇,集中力量,重点投入,加快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使之成为辐射带动中西部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要抓住能源紧张的机遇,加快构筑东部煤电化基地,使之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电化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要抓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机遇,积极推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使之成为全国知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北药生产开发基地和特色动植物养殖基地。要抓住中俄政治关系密切、经贸合作规模扩大的机遇,继续辟建沿边开放带,使之成为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大通道。

  四是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省作为资源大省和生态大省,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过度地消耗了资源,生态环境也出现了局部恶化的趋势。我们不能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应该充分认识到,现阶段我省对国家的贡献,不在于大规模地开发资源,而在于如何保护好森林、湿地、草原、江河等生态资源。要按照《建议》的要求,尊重自然规律发展经济,加快生态省建设,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搞好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完成“十一五”时期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时期降低20%%的目标,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是切实增强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当今时代,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进程。我省产业层次不高,经济发展缺乏竞争力,其根本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缓慢,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靠消耗资源换取较低的经济效益。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就难以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就难以转变,老工业基地也难以振兴。对此,《建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重要地位,这也是第一次。根据我省实际,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航空航天、重型装备、焊接技术、机器人等领域,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推动科技创新的机制及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竞争力;着力建设党政领导、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三支人才队伍,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六是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搞改革、促发展,最终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我省国企下岗职工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后几位,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乡村债务沉重,农村社会保障薄弱。这些社会问题不尽快解决,势必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建议》突出强调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实现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制度,积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养老难等社会问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其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要大力推进和谐龙江、诚信龙江、生态龙江、平安龙江建设,使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加富足、文明、安定的小康生活。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