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2月2日电 东北网鸡西12月2日电密山地缘特别,境内有855农场、857农场、8511农场、兴凯湖农场等四大农场。农场人少地多,剩余土地成了农民的钱罐子。
农民近水楼台,盯住农场,种自家的,包人家的,今年开春时,以每亩100元至120元的地价包地,一包再包。全市近1000户农民包地50万亩,农民成了“庄主”。
杨木乡与857农场是近邻。4990户农民包地11万亩,占全乡耕地的四分之一,人均增收400多元。
朝阳村是包地大村,600户农民外包土地的有300多户,包地6万亩;许传宝人称种粮大户,种地5000亩。人家种地机械化,大胶轮,大平头,大型旋耕机,大型收割机,一年是几百万元的收入。
郑万红包地380亩,百亩稻海涌金,百亩豆浪簇银,今年是10多万元的收入;姚兵包地正值风调雨顺,好年景让老婆孩子乐开了怀,左邻右舍也跟着乐。
青年村与855农场、二龙山林场是界壁儿。农场人不稀罕山坡地,可是农民拣了个剩儿,480户农民包地2万亩,山坡地成了绿色白瓜基地,大白板换来了“大白边儿”。
王福生包地500亩,种白瓜200亩,收入16万元;赵德轩包地200亩,种白瓜20亩,收入1.6万元。包地100亩以上的达200多户。包地富了青年村。
石嘴子村、兴凯湖村与兴凯湖农场相隔十几公里。300多户农民把自家的土地转包,再出去大包,外包地5万多亩,举家迁到农场,成了“农场人”。
富源乡400多户农民到855农场包地6万亩;二人班乡爱国村到8511农场包地1.5万亩;承紫河乡200户农民包地2万亩……包地大户、青年村农民赵德轩告诉记者,包地,大投入也是大收入,原本一家一台车,几十亩土地,春种秋割是几天的事,闲半拉儿膀子,包几十亩、几百亩、几千亩过瘾又解渴,都是机械化,种地也十分轻巧。
外包土地的农民发了,刚忙完秋收,就到市农机总站报名,要买大型农机具,300多户农民报了名,几百号农民见缝插针,到农场打听哪家的土地合同到期了,时下,包地风又起。
包地大户捷足登上了“小康”,电脑、大型农机具、轿车进农家,盖起了大砖房、二层小楼,还有那些别人不知道的大把大把的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