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黑龙江教育"十一五"该如何规划?
2005-12-11 13:13:1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周小月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1日电 无论身居偏远乡村,还是繁华城市,人们都希望孩子能受最好的教育,能上最好的幼儿园,读最好的小学、中学,再进名牌大学。近年来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是要给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对政府来说仍然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重大课题。聚焦今后五年我省教育的发展,专家认为:“十一五”是我省教育站在新起点上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应对各种挑战的矛盾凸现期,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

  机遇和挑战面前,全省教育“十一五”蓝图该如何规划?省教育厅厅长张永洲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发展科技、教育,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强调教育要优先发展,这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结合我省的实际,我们在编制教育“十一五”规划时,必须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思想,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坚持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坚持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立足全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小康社会建设的中长期需求,着力解决制约教育发展、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加快教育发展,促进小康建设。

  以人为本科学谋划

  去年10月,省教育厅有关部门依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对全省“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教育学龄人口进行了充分调研。预计今后5年,除高等学龄人口在300万至320万高峰运行外,我省其它阶段的学龄人口都在下降。至2010年,小学阶段学龄人口为180万左右,比今年减少17.6%;初中学龄人口为103万,比今年减少25%;高中阶段将基本稳定在125万至130万之间,比今年减少37.5%。

  各阶段教育适龄人口结构的变化,为今后5年全省各阶段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省教育厅副厅长高蓓介绍,在此基础上,省教育厅对“十一五”全省各阶段教育发展规模的趋势作了预测。主要包括高等教育、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全省人口文化素质、全省民办教育发展趋势预测与建议等。还组织省内专家对全省62所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等进行了充分论证。

  审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勇敢面对,是科学谋划全省教育“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到今年底,全省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基础教育均衡化程度较低,城乡差别较大,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满足社会和群众需求。全省50多个县财政投入不足,靠转移支付过日子,很多县教育公用经费还不到位。高中阶段教育的瓶颈还没有打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还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九五”相比有所下滑,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失衡。每年新生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高等教育,在连年扩招后,其办学规模、速度、结构和质量、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调整还不到位。

  高蓓认为,这些机制、体制、环境、投入上存在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教育大局的发展。全省教育“十一五”规划,在优先发展的前提下,必须从解决这些直接影响教育发展的问题、事关百姓利益的问题入手。目标确定力争求实,措施保障要有可操作性。要体现“以人为本”,坚持不懈地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保障人民受教育权益的实现。

  适度超前强化服务功能

  专家们认为,教育是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仅要优先发展还要适度超前。到2010年,我们要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人均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稳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在大中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加快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招生比例有大幅度提升,形成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要全面发挥教育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功能,在人才供给方面,要着力解决全省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人才供给呈现结构性短缺、教育总体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科技服务方面,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机制,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的意识,面向老工业基地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主产区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的服务功能。

  专家学者强调,“十一五”期间,我们还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依法保障对教育的投入,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以保证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