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铁力市桃山镇新建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05-12-13 15:06:28 来源:伊春日报  作者:记者 肖民弼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3日电 铁力市桃山镇新建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新建村多年来一直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在两个文明的建设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村屯的经济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2004年人均收入突破3500元大关,全村总收入实现680万元,其中村办企业收入100万元,公共积累52万元,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入户率均达90%以上。

  新建村在向小康村迈进的过程中,坚持脚踏实地立足长远、把文明村建设作为村屯发展的载体。他们严格进行管理,明确责任,根据村民的分布情况划分党员事业区,每个事业区都有一名党员与村民代表全面管理,大到管村民的致富,小到管鸡鸭鹅狗、花草树木,责任到人,分工负责不计报酬。完善了制度,制定了新建村两个文明建设手册。严格管理,实行一出两进三改一包段,垃圾粪肥必须出村,花草树木和沙石路两进村,改善饮水条件、改善厕所禽舍,改造庭院围墙,改造村内道路,对主路的各路段由村干部分段负责一修两保养,并配有一名卫生监督员,加强对路、树和环境的管理。

  为使全村一起奔向富裕路,他们村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绿化荒山,建绿色银行。通过优惠政策鼓动村民建设荒山植树造林,为村里的绿色银行增值。村里每年都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改造荒山、荒坡,并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荒山改造计划。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林地面积已扩大到1125亩,苗木总量已达40多万株,产值可达200多万元,林地已成为新建村的绿色银行。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抢占市场。新建村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搞企业、跑运输,村委会主任带头种植经济作物、开起了油坊、磨米坊。由于村干部的典型示范作用发挥得好,村民们纷纷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目前全村有各类私营典型大户44户,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占总户数的80%以上,那些搞个体经济较早的村民现已拥有固定资产上百万元。向经济作物进军。利用本村守着山地,适宜种植人参的优势,鼓励村民种参、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全村近百公顷的旱田,有60%种植蔬菜、药材。三大作物向“两高一优”品种推进。种植的水稻以其质高品优、供不应求、高蛋白为主,玉米以高效为主,使农民进一步增收。目前,种植人参达15户,人参留存面积20多万平方米,人参大王高明三已成为一个突出典型,被评为伊春市种植大王、全国人大代表。

责任编辑:郭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