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4日电 为了盘活闲置的教育资源,冰城一些“机灵”的小学校开办起幼儿园。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有些小学校为求生存,想出了各种招数以弥补尴尬的生源不足问题。
坐落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附近的江沿小学,2002年迁入新建成的4层教学楼。新楼并未给该校带来人气,目前,学校的学生只有230多名,今年学校只招收了40多名新生。全校学生上课只集中在二层和三层楼,一层和四层的10余个教室基本上闲置。该校高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将一楼的闲置教室改成了图书室和阅览室,将四楼改成了电教室。今年6月份,该校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联办了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附属小学,招收学习艺术特长的孩子。高校长说,“学校生源不足,为了求生存,开办这所艺术特长学校就是为了将这些闲置的教育资源利用上。今后,艺术附属小学和江沿小学两所小学共享教学资源。”
哈市南岗区洁净小学建校已经10多年了。以前,学校招生年年爆满,最多的时候,连实验室里都坐满了学生。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校区内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再加上一些名校“校中校”的扩招,使得学校的在校学生从10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400多人。近几年,学校每年只能招上50多名新生,学校陷入了生存危机。据该校校长介绍,学校目前正在考虑利用闲置的教室和师资与社区联办一所老年大学。
哈市南岗区建工小学,目前有在校学生400多人,可这与学校以前1200多名学生相比,仅为三分之一。学生少了,学校20多间教室就空了。为了不让这部分教育资源闲置,学校开起了美术室、音乐室、劳动室等活动室。此外,学校还开展了特色教学,专门聘请外籍教师,免费给学校的学生每周上一节外语课,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一部分生源,扭转招生少的局面。
哈市南岗区另一所小学,为了使学校从生存困境中摆脱出来,学校将乒乓球室,在周末和寒假、暑假的时间对外开放,并收取一定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