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4日电 当选择成为一名军嫂的时候,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辛、孤独与奉献。正是在这艰辛和孤独中,无数军嫂们演绎了一幕幕支援国防、甘愿奉献的感人故事。
蔡丽娜,就是其中一位。出身于教师家庭的蔡丽娜,从小就崇拜军人,国防绿成了她一生不解的情结。
1993年,蔡丽娜走出校门,到桦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当了一名教师。美丽大方的她,在一次交往中邂逅了时任桦南县消防大队指导员崔文。两人很快擦出了爱情的火花。1996年,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她处处以丈夫的事业为重,无怨无悔地操持家庭,照顾老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常年战斗在“火”线上的丈夫,吃住在中队,以中队为家,蔡丽娜却很少能与丈夫吃上一顿团圆饭。她把对丈夫真诚的爱,化作了对公安消防事业的理解与支持。
在妻子的理解与支持下,崔文安心工作,出色完成抢险救援和执勤保卫任务1500余次,多次被市消防支队评为优秀警官,被黑龙江省消防总队评为“双无”先进个人,2002年荣获佳木斯市拥政爱民先进模范称号,今年被市消防支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曾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丽娜,我明天就要报到去了,你一个人在家要多保重身体……”
“放心的去吧,不要惦记家。我??”2003年5月的夜晚,躺在床上的崔文失眠了。因工作需要,他被调到东方第一县——抚远县消防大队工作。
送丈夫走的那一天的情景,蔡丽娜一辈子也不能忘记。从桦南县到抚远县相距500多公里,比到省城哈尔滨还要远。“不到抚远不知远,到了抚远才服软”这句流传于当地的顺口溜真是名不虚传,车虽然开的很快,但就是不到头。7个多小时后,车子驶进了抚远县。中午去食堂吃饭的路上,一位小战士叮嘱蔡丽娜说:“嫂子,离营房远点走,楼上随时掉下的水泥墙皮,能砸伤人。”
晚上,蔡丽娜想去趟洗手间,可消防队没有室内厕所,恰逢雨天的室外茅厕,弄得蔡丽娜满脚是泥。
2004年5月,崔文的母亲病危,蔡丽娜深知丈夫此时的心情,为了给丈夫最大的安慰,蔡丽娜第一次向学校请了假,并和丈夫一同前往吉林老家看望从来没有见过一次面的婆婆。由于路程太远,再加上倒车、摆渡,到家时母亲已经过世了。蔡丽娜做梦也没有想到与婆婆的第一次见面竟是一次诀别,还没有尽到孝心的她泪流满面。当看到丈夫悲痛欲绝的样子,蔡丽娜一面安慰丈夫,一面张罗婆婆的丧事。当办完丧事一路颠簸赶回学校时,蔡丽娜大病一场,半个月后才恢复过来。
2004年6月,丈夫参加市消防支队组织的业务集训,因为集训任务重,丈夫没有回家一趟。此时蔡丽娜真正感悟到:帮助丈夫成就事业,也是作妻子的一份责任;爱一个军人,就得爱他的事业,这样的爱才更深刻,这样的感情才更稳固。默默相守不言苦。夫妻没两地分居之前,蔡丽娜每年的结婚纪念日都要照纪念相,自从丈夫到抚远工作以后,这个愿望就再也没有实现过。每当提及此事,丈夫总会回避说:“下一次一起补。”如今,俩人已步入而立之年,因为工作关系一直没有要孩子。蔡丽娜的女同学邵英杰常打电话责怪崔文,嫌他对蔡丽娜关心不够。每当别人一提起这事,蔡丽娜就泪水涟涟,自言自语的说:“谁让我是军人的妻子!”
夫妻两地分居,丈夫有时两个多月才回一次家,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蔡丽娜一个人操持,有时累得腰酸背痛。但每当看到丈夫坐着长达八个多小时的客车,迈着疲惫不堪的脚步回到家中,心中所有的埋怨都烟消云散了。
相聚是短暂的。每当看到丈夫离家远去的背景,蔡丽娜的心总是空空的。“既为军嫂,就要有牺牲,就要奉献。”
蔡丽娜把对丈夫的爱,全部倾注到她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了。当教师的12年间,她先后被评为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班主任、县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省级教学新秀、市级说课一等奖和优秀教学能手等。